第三章2009_2.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2009_2

实验设计 主 讲 人: 朱 彩 蓉 统计研究设计 根据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 调查研究: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未加任何干预措施。 实验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主动加以干预措施,控制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回答研究假设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又可分为 动物实验研究(animal experiment design) 以实验动物和实验样品为对象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design) 以患者为对象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以自然人群为对象 主要内容 实验研究设计的原则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三项原则 贯彻以下三原则是控制误差和偏倚的重要措施: 随机化原则 设立对照 足够的样本含量(重复原则) 随机化原则 是指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随机抽样 随机分配 实验顺序随机 设立对照 是控制实验中其它非实验影响因素和偏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根据研究目的设立恰当的对照,如: 安慰剂对照 空白对照 实验对照  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 实例 1976年某单位报告果胶驱铅的疗效观察。30名铅中毒工人脱离现场后住院治疗,治疗前测得尿铅均数为0.116mg/L,血铅均数为1.81mg/L。服用果胶20天后再测,尿铅均数降为0.087mg/L,血铅均数降为0.73mg/L。说明果胶有较好的驱铅作用。 重复原则 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观察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对多个受试对象进行实验 对同一受试对象进行重复观测 均衡的原则 对非试验因素的条件加以控制,使试验组的非处理因素和对照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 应尽量设立同期对照(concurrent control)或平行对照(parallel control) 例 某医生欲观察某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效果,设计时在城市某工厂选择工人100名服用该中草药,在农村选择某乡农民100名作对照,不服用此药。结果是城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明显较少,而农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增加,由此得出该中草药有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该结论合理吗?为什么? 修改 将城市100名工人分成两组:50名服用中草药,50名不服用 将农村100名农民分成两组:50名服用中草药,50名不服用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建立研究假设 明确受试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确立处理因素 明确观察指标 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 控制误差和偏倚 建立研究假设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假设: 主要问题(primary question)  一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的目的 次要问题 (secondary question)  用于补充说明及完善研究问题       现以塞克硝唑胶囊治疗牙周炎为例 主要问题 塞克硝唑胶囊治疗牙周炎有效性及安全性 次要问题 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疗效是否不同 ? 受试对象的依从性如何? 明确受试对象 纳入标准(inclusion criteria) 排除标准(exclusion criteria) 受试对象应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 对处理因素敏感 反应必须稳定 其次,为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须保证受试对象的同质性(homogeneity)和代表性。 应注意纳入那些对处理因素的效应反映灵敏的患者,排除无反应对象的干扰; 应排除可能受到处理措施损害的特殊人群;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应当用条文明确规定,成为书面形式,并让所有参与研究的医务工作者都知道,以便认真执行。 实例 剔除标准 在试验开始或进行过程中,若发现不适合纳入标准或应当排除的病例,则应剔除,否则将会影响今后的统计分析,实际上是排除标准的完善与补充。 如在试验开始后发现化验结果、某种特殊检查结果不符合纳入标准等。 明确受试对象的数量 就是估计样本含量,一般根据主要观测指标来确定(见第19章) 样本含量过小,统计推断效能低 样本含量过大,增加研究成本 处理因素 又称受试因素,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给受试对象的特定实验措施 (如试验中给予的某种试验药物,实行某种手术等)。 非处理因素,如:混杂因素(confounder) 分清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使处理因素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始终如一,保持不变 指标的选择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客观性较强 准确度和精密度 灵敏度和特异度 准确度(accuracy)是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precision)是在重复观察时,观察值与其平均值的接近程度。 灵敏度(sensitivity)反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