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通信协议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通信协议
山西辰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2006年8月3日
1系统概述: 1
2通信基本规范: 1
2.1简化的通信示意图: 1
2.2通讯接口的定义 1
2.3协议的层次结构 1
2.4协议交互的模式 1
2.5通讯流程 1
2.5.1请求命令(四步或者三步) 1
2.5.2上传命令(一步或两步) 1
2.5.3通知命令(两步) 1
2.6超时重发机制 1
2.6.1请求回应的超时 1
2.6.2执行超时 1
2.7通讯协议数据结构的说明 1
2.8数据段结构组成描述 1
2.9说明: 1
3各个子系统内部及各个子系统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1
3.1设备编码表 1
3.2系统编码表 1
3.3指令编码表 1
3.4颗粒物测试仪(PIC)与HPLC通讯协议 1
3.4.1HPLC 到 PIC 开泵 1
3.4.2HPLC 到 PIC 关泵 1
3.4.3瞬时采样 1
3.4.4实时采样1次 1
3.4.5重复取数据 1
3.4.6多次实时采样 1
3.5滑行车HPLC与上位机通信协议 1
3.5.1上位机给滑行车HPLC的通信: 1
3.5.2滑行车HPLC的对上位机通信 1
3.5.3说明 1
3.6装煤车ZPLC与上位机通信协议 1
3.6.1装煤车ZPLC对上位机通信 1
3.6.2上位机对装煤车ZPLC通信 1
3.7拦焦定位CPLC与上位机通信协议 1
3.7.1拦焦定位CPLC对上位机通信 1
3.7.2上位机对拦焦定位CPLC通信 1
3.8位机和炉门测试MPLC通信内容 1
3.8.1上位机对MPLC 1
3.8.2MPLC对上位机 1
3.9视频服务器和上位机通信协议 1
3.10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出焦CPLC通信协议 1
4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的通信数据管理 1
4.1通信信息记录表 1
4.2子系统名称编号表(同3.2系统编码表) 1
4.3指令功能类型表(同3.3指令编码表) 1
4.4设备唯一标识表(同3.1设备编码表) 1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通信协议
1系统概述: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可以分成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
如下图:
1)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
炉顶连续监测系统
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
出焦时连续监测系统
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
出焦定位系统
气象系统
2)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
主要可视模块和支撑环境
报表及其它可输出信息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的监测任务种类来划分,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有害物质浓度的监测,再一个就是对炼焦炉有害烟气泄露的监测。测试完后需要把将相关数据通过有效实时的通信方式(有线或无线)传输到本系统的“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并经过数据转化和数据处理得出测试结果储存起来。
数据采集子系统由是测试设备和控制这些测试设备的下位机组成。
测试设备包括:滑行车车载颗粒物测试仪(HKLW)、滑行车车载摄像机(HSX)、装煤车车载颗粒物测试仪(ZKLW)、拦焦车车载颗粒物测试仪(CKLW)、SO2测试仪、激光测距传感器等。
下位机包括:滑行车车载可编程控制器(HPLC)、装煤车车载可编程控制器(ZPLC)、 拦焦车车载可编程序控制器(CPLC)。
可视化信息子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信息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简称上位机。
2通信基本规范:
2.1简化的通信示意图:
上位机
传输网络(无线电台或网线)
现场机
2.2通讯接口的定义
上位机与现场机实现通讯,现场机在结构上有二种类型,一种是现场监测仪器将监测、存储、通讯接口和远程传输集成为一体(如视频服务器),自身实现通讯控制功能;另一种监测仪器带有模拟输出接口或数字通讯接口,挂接于数据采集传输PLC,通过数据采集传输PLC实现数据转发。数据采集传输PLC再通过电台的通信方式传输给上机。
2.3协议的层次结构
数据传输通讯协议对应于ISO/OSI定义的7层协议的应用层,在基于不同传输网络(该传输网络被称为本规范的基础传输层)的现场机和上位机之间提供交互通讯。应用层依赖于所选用的传输网络,在选定的传输网络上进行应用层的数据通讯,在基础传输层已经建立的基础上,整个应用层的协议和具体的传输网络无关,使本规范适应于所有通讯介质,即介质无关性。协议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础传输层依据不同的传输网络有不同的实现。目前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有以下两类实现的方式:
一类是基于TCP/IP的,如: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rn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间解析拙政园》课件.ppt VIP
- QCR9228-2015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pdf
- [优秀QC成果]提高砂层地质条件下地连墙施工质量.pdf
- 员工培训方案及课程大纲[9篇].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解读专题ppt.pptx VIP
- EPC项目设计管理培训.pptx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ppt.pptx VIP
-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采用循证方式.docx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章制度范文(精选10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