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黄沾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doc

【2017年整理】黄沾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黄沾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

黄霑博士论文THE RISE AND DECLINE OF CANTO POP: A STUDY OF HONG KONG POPULAR MUSIC (1949-1997) 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 WONG JUM SUM(注:黄霑原名黄湛森) Ph.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Abstract of thesis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CANTO POP: A STUDY OF HONG KONG POPULAR MUSIC (1949-1997) 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 submitted by WONG JUM SUM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in May 2003 第一章 导论 (A)引言 流行音乐,是香港普及文化极重要的一环。论影响,香港流行音乐几乎无远弗届,而且范围深广得超乎寻常。全球华人触及之余,连非华人如泰人,如马来西亚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时候,凌驾电影、电视,和文字作品之上。在90年代之前,此地学术界对香港流行音乐从来少予重视。只有偶然出现在大学学生刊物的一二文章,会论及流行音乐(1)。到1991年十二月,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办了“香港文化与社会”研讨会,香港流行曲才第一次在学术殿堂,有文化学者参加讨论(2)。跟着,学术界对香港流行歌曲研究日渐增多,但似乎多数讨论,环绕在歌词文本的研究,一本究本探源,阐述香港流行音乐发展的学术论文,仍然没有出现。本文作者,从1953年左右,即开始参予香港流行音乐的制作和创作,亲历香港流行曲的几个不同阶段,因此希望可以双管齐下,既从社会学文化研究各家方法,探讨这些普及文化作品的影响,也可以配合本人从事行内工作数十年积累的知识和数据,作出些相辅相承的研究,令史实夹叙夹议,而议论中又有实例佐证。 探讨香港流行音乐的时机也非常恰可。香港97回归,令学术界兴起了一系列的“香港本土意识”和“文化身份”研究。在1997前后,出现成绩颇佳的学术论文,其中不少涉及香港流行文化,正好辅助了本文作者这方面的不足,大大丰富了本人的理论基础,也为这小研究,提供了各种可靠数据。 (1)中文大学音乐系的陈守仁和劳伟忠曾在1980年的《中大学生报》发表过《粤语流行曲综论》,算是唯一比较全面研究香港粤语流行曲的学者文章。 (2)可参冼玉仪编﹕《香港文化与社会》(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5年)所收论文,即为当年研究会上宣读文章。 (B)定义 1.“流行”的定义 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认为“流行”(popular)一词,至少有四个通行意义:第一,泛指大多数人喜欢的事物。第二,指不在“精英”或“高尚文化”之列,质素比较低下,价值不高的东西。第三意思,是故意赢取大众欢心;有“哗众取宠”味道。最后的意思,是大众为自己个人所做的事(3)。本文作者认为,用这四个意思来看“流行音乐”,的确非常适合。连“哗众取宠”也适合之至。因流行音乐正是想吸引大众,时常刻意哗闹一番,来唤起注意的。 2.“香港流行音乐”的范围 本文所谓“香港流行音乐”,另有些范围限制: (i)香港人制作和创作。 (ii)灌录成唱片,作为商品出售。 (iii)为人提供娱乐。 (iv)可供伴舞。 (v)有歌词可供一般人歌唱。 因此,在学校传授的歌曲即使十分流行,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芭蕾舞曲也不在其中。流行曲的伴舞对象并不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舞蹈家,因此节奏上不能太多快慢变化(4)。没有灌成唱片作商品出售的宣传歌曲,亦不在研究范围。反而与商品关系密切的广告歌曲,因为时常对流行音乐创作构成影响,却破例列入作分析之用。 (3)见C.Lee Harrington及Denise D.Bielby合编:《Popular Culture-Productionand Consumption》(Malden及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页2,引文。中文为本文作者所译。 (4)梁宝耳:《流行曲风云录》(香港:《百姓文化》,1992年),页2-3。 (C)流行音乐研究 学术界至今仍有大部份学者,反对在大学里正式研究流行音乐。理由不少,大致可归统为下列各点:第一,认为流行音乐不严肃,也不是艺术。第二,认为流行音乐商品化,限制了创作。第三,流行曲不像正统音乐那么具学术研究价值,将流行曲列入学术研究课程,会令学术圈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