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太钢第二炼钢厂顶底复吹转炉工艺生产实践
太钢第二炼钢厂顶底复吹转炉工艺生产实践 ? 发表日期:2007-3-14 阅读次数:328 摘要:太钢第二炼钢厂通过引进钢铁研究总院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将2号、3号顶吹氧气转炉改造为顶底复吹转炉。总结阐述了改造后复吹转炉终点碳氧积、脱磷、脱碳、造渣和吹炼等各项工艺的研究。
关键词:顶底复吹 转炉 工艺研究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第二炼钢厂有3座转炉,其中2号、3号转炉冶炼碳钢,原设计公称容量为50t顶吹氧气转炉,是1970年从奥地利引进投产的,2000年将其出钢量扩容为80t。2004年,引进钢铁研究总院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将顶吹氧气转炉改造为顶底复吹转炉。
1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1.1 复吹转炉终点碳氧积
2005年对Q235-A、HP345、T5IOL、45钢等钢种进行了68炉碳氧积的测定,表明:在终点w(C)为0.07%,温度为1669℃的条件下,碳氧浓度积为0.00277。顶底复吹转炉终点碳氧关系见图1。
从图1中看出,随着转炉终点C含量的降低,终点溶解氧含量升高,特别是w(C)低于0.05%,溶解氧升高明显,因此在生产高碳钢时应控制终点C含量。使C含量控制在规格上限,降低溶解氧含量,提高钢液纯净度。
1.2 复吹转炉脱磷研究
1.2.1 复吹转炉吹炼终点渣中,FeO含量、碱度同磷分配比的关系
由于复吹终点渣中FeO含量明显降低,熔池相对平稳,致使脱磷困难,磷分配比低,仅为46.75。2005年,通过工艺摸索,提高转炉造渣工艺,转炉成品P含量降低,磷分配比明显提高,达到了76.44。取样分析渣中FeO含量、碱度同磷分配比的关系,结果见图2、图3。
从图2,图3中看出,随着渣中FeO含量的增加,磷分配比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渣中FeO含量的增加,脱磷率增加。炉渣碱度在2~4范围内,脱磷能力随炉渣碱度提高而提高。
1.2.2 复吹转炉吹炼终点温度同磷分配比的关系
通过研究转炉终点温度同磷分配比得出,在转炉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磷分配比呈上升趋势,说明复吹转炉低温有利于脱磷。终点温度同磷分配比的关系见图4。
1.2.3 底部供气强度对脱磷的影响
底部供气的效果:一方面改善熔池动力学条件,加强钢一渣间的传质,对脱磷有利。另一方面对熔池温度和炉渣成分,尤其是FeO总含量的影响,进而对脱磷起作用。从实际跟踪情况看底部供气强度在小范围波动,对脱磷的影响不明显。
根据以上一系列生产实践,采取的脱磷措施有:将炉渣碱度由2.8~3.0调整为3.0~3.2;冶炼过程加红泥球,提高渣中FeO,促进脱磷反应进行;针对P要求低的钢种,吹氧采用高拉补吹工艺。此外,低磷钢出钢后钢包中加改性剂,降低渣的氧化性,提高碱度,有效地防止回磷。
1.3 复吹转炉脱碳研究
冶炼过程中,由于供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吹炼的平稳。吹炼前期,因熔池温度不均匀,化渣不良,炉渣粘度高,当熔池高速脱碳时易发生泡沫渣喷溅。吹炼中期随熔池脱碳速度增加,钢渣乳化形成泡沫渣,大量飞溅产生的铁滴进入炉渣中。
在脱碳前期,由于铁滴中C含量较高,对渣中FeO还原非常充分,渣中FeO含量降低,CaO含量升高,造成炉渣返干,严重时会发生金属喷溅,造成粘枪、粘炉口等故障。控制氧枪高度减少渣中铁滴的喷洒量是抑制返干的主要手段。而采用底吹大流量搅拌,促进熔池温度均匀和钢渣反应平衡,提高成渣速度是抑制前期喷溅的重要手段。
由于第二炼钢厂转炉没有副枪,不能取过程渣样,只能取转炉终点渣样进行分析,见图5。
图5 渣中TFe、FeO含量与终点碳关系
从图5中看出,随着转炉终点C含量的降低,渣中TFe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要合理控制转炉顶枪枪位和底吹流量,调整渣中TFe含量,以控制终点C含量。
1.4 复吹转炉脱硫研究
从图6中可知,炉渣碱度在2~4范围内,复吹转炉脱硫能力随炉渣碱度提高而增加,炉渣与钢水间硫分配比大致波动在3~8之间。复吹转炉渣中FeO含量低,钢水氧化性较顶吹弱,脱硫效果比顶吹好。同时底吹加强了熔池的搅拌,脱硫动力学条件好,脱硫效果增加。
1.5 复吹转炉造渣工艺研究
复吹转炉吹炼初期吹炼过程较为平稳,炉渣易返干,喷溅较少,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较轻,但容易造成炉底上涨。
通过现场跟踪、分析,最后确定复吹转炉造渣工艺为:采用石灰、轻烧白云石和镁球等造渣,单渣法操作。碱度控制:初渣R=1.8~2.8,终渣R=3.0~3.2。同时过程中使用红泥球造渣,增加过程中渣中FeO含量,促进脱磷反应进行。
1.6 复吹转炉冶炼工艺研究
通过对转炉冶炼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转炉的装入量、冶炼时间、氧耗之间的关系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春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争做中国好儿童《第13课快乐儿童节》说课稿 .docx
- 视觉页面营销(分享).ppt VIP
- 人工智能AI工具DeepSeeK及使用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 防撞隔离升降柱安装调试 投标方案(技术标85页) .pdf VIP
- JGJ160-2016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docx
- 基金规模和管理能力的错配.pdf VIP
- 情绪管理手册.pdf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机电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形考任务1-3+专题报告参考答案.docx
- 2023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指标规范.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校园主题教育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