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时间:120分 分值:120分) 第一部分 (1—7题 26分)一、1、默写。(6分) ①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④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⑥长大后/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踌躇( chú ) 喑哑(yīn) 锐不可当(dàng) B.诘问(jié) 襁褓(qiǎng) 气冲斗牛( dǒu ) C.慰藉(jí) 禁锢(gù) 销声匿迹( nì ) D.尴尬(gà ) 蹒跚 (pán ) 苦心孤诣(zhǐ) 3.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苛刻 恪尽职守 脉博 博采众长 B.憔瘁 出类拔萃 消逝 销声匿迹 C.涣散 焕然一新 完备 人才辈出 D.讴歌 呕心沥血 毕竟 锋芒必露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的形象带来良机。 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 ,印款, 印饰。 D.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6.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②手机定位技术就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④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①④②③ 7.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你所在的初三(5)班欲在5月10日晚八点举办一次毕业晚会。 (1)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为晚会设计一则主题词。(1分) (2)班委会请你通知本校王校长参加这次晚会,5月10日上午你来到王校长办公室,写出你要说的话。(2分) (3)这次晚会,你收获很大。可是家长并不理解,晚会后,你的妈妈说:“马上要中考了, 时间这么紧张,你们还搞这样的活动,划得来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表明你的看法。(2分) 答: 第二部分 (8—24题 共44分) (一)诗歌鉴赏(6分) 阅读《饮酒》回答下列问题。(5分)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8、本诗作者是 。(1分) 9、怎样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2分) 10、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3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

文档评论(0)

weixin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