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江西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讲义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2、研究内容:是围绕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而展开的,因此学与教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包含学习与教学的5要素、学习与教学的3过程
3、学与教的要素:
学生(主体):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等)和个体差异(包括认知风格、智力水平、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兴趣等)这两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教师(主导):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具有知道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涉及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教学内容(信息部分):是学与教的过程中友谊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编制和课程设置必须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教学媒体(载体/工具):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物质/社会):包括物质环境(课堂的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
4、学与教过程:
学习过程(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后获得知识、技能,产生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以学习过程为基础):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产生态度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在教学前对教学设计的预测和评测,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监视和分析,在教学后的检验和反思,特别注意评价学习的结果
5、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学生与学习心理以及第三部分教师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教心学作用P10-11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发展概况(4时期)
1、过程
产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成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
完善(20世纪80年代后): 20实际80年代后,体系日益完善。布鲁纳概括教育心理学(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4个方面)
2、我国的教育心理学
我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基本方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以及实验法
第二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1、心理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特征
A、基本特征(4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B、阶段特征(2期):少年期(初中)、青年初期(高中)
初中特点(12-15岁):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
①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出现反省思维;②独立批判、片面主观并存;③随意性显著增长;④成人感;⑤内心世界、朋辈交往;⑥自控能力不强
高中特点(15-18岁):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①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出现辩证思维;②人生观(道 德感、美感、理智感)深刻发展;③客观、敏感;④冲突矛盾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A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省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B关键期(劳伦兹):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皮亚杰: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认识论创始人将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㈠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㈡前运算阶段(2—7 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飞机座舱透明件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pptx VIP
- 十年(2015-2024)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与模考试卷汇编16-定语从句a原卷版(含答案).pdf VIP
- AQ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docx VIP
- (新)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试卷.docx VIP
- 香丽高速公路第八标段弃土场.docx VIP
- CT扫描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南方医科大学2006级医学影像技术学试卷.pdf VIP
-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精品PPT).pptx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pptx VIP
- GB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