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和去除效果研究.docVIP

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和去除效果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和去除效果研究

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和去除效果研究 聂小保h2 黄廷林1 张金松3 张爽1 李伟1 李晓钰1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2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学院,长沙410076;3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518031) 摘要中试条件下研究了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效果,并考察了滤速、过滤周期和反冲洗强度等对颤蚓拦截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效果与颤蚓体长和滤料粒径有关,颤蚓体长越大、滤料粒径越小,则拦截效果越好;滤速是颤蚓迁移的主要动力,滤速的提高会增大颤蚓泄漏风险;过滤周期的延长将促进颤蚓的迁移,适当缩短过滤周期有利于水厂颤蚓泄漏风险控制;反冲洗可以实现颤蚓从净水工艺中的彻底去除,反冲洗强度越大,颤蚓的去除效果越好。从试验结果来看,为有效控制颤蚓泄漏风险,滤池滤速和过滤周期宜分别控制在11.1 m/h和12 h以下,反冲洗强度则控制在25 L/(s·m2)左右,此时颤蚓去除率为97.7%。 关键词 颤蚓 砂滤池 拦截去除 颤蚓是自然水体中一类常见的底栖类寡毛纲动物,在全球淡水水域内广泛分布,由于其耐污能力较强,往往是大多数水体中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属。 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颤蚓在水库、湖泊类水源水体中大量孳生繁殖,进入水厂后,由于其穿透能力较强,可以穿透整个净水工艺进入供水管网。尽管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颤蚓等蠕虫会威胁到公众健康,但大多数人常常把这些生物的存在和饮用水不卫生联系起来,引起他们对水质信心的下降。颤蚓等无脊椎动物往往能携带大量的细菌,有研究表明,一个无脊椎动物携带的细菌总数达10~4 000个。 因此水厂必须采取有效的颤蚓风险控制技术,避免水厂颤蚓及其虫卵的泄漏。滤池作为净水工艺中拦截颤蚓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水厂颤蚓风险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行砂滤池对颤蚓拦截和去除作用的深入研究,并探讨砂滤池操作运行条件对颤蚓拦截和去除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装置 试验在中试系统中完成。中试系统规模为100~150 L/h,工艺流程为“机械混凝一平流沉淀一石英砂过滤”,流程示意如图l所示。各净水单元均为有机玻璃制造,其中过滤单元设两组,每组滤柱均为单层均质石英砂滤柱,内径90 mm,滤床高度700 mm。滤料规格为细砂:粒径dmm=0.95 mm,dmax=1.35 mm,不均匀系数k801.5;粗砂:dmin=2.36 mm,dmax=3.35 mm,不均匀系数k801.5。承托层分两层,上层为粒径4~8 mm的粗砂100mm,下层为粒径10~12 mm的细鹅卵石50 mm。 1.2试验材料 颤蚓采自西安汤峪水库底泥,实验室进行放大培养。培养箱直径500 mm,高200 mm,基质为汤峪水库表层松软底泥,基质厚度100 mm,上覆水为曝气自来水,水深80 mm,溶解氧浓度为6--8 mg/L,pH为6.5。每天换水1次。每次试验时,从培养箱取出部分底泥,平摊于装有少量蒸馏水的搪瓷托盘,用包裹硅胶的塑料镊子挑取直至所需数量,剩余颤蚓弃用。 原水采用自来水配制,脱氯剂为NaHSO3,脱氯后的自来水按照100 mg/L的浓度加入汤峪水库底泥,通过慢速搅拌和进水泵回流方式控制同体颗粒在原水桶中的沉淀,中试系统进水浊度稳定在30-40 NTU。 1.3试验方法 每次试验均在中试系统出水水质稳定后开始进行。在每组滤柱中加入300条颤蚓,并在出水口设置100目筛网对颤蚓进行拦截,过滤结束后,对筛网中颤蚓进行计数,拦截数量即为滤柱穿透数量。对于反冲洗,则在反冲洗出水口对颤蚓进行100目筛网拦截,拦截数量即为颤蚓去除数量。 首先进行不同体长颤蚓在细砂和粗砂滤池中的拦截试验,然后在细砂滤池中分别控制过滤速度、过滤周期和反冲洗强度等操作条件,考察各自对滤池拦截和去除颤蚓效果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砂滤池对颤蚓的拦截作用 体长小于2 cm和大于4 cm的颤蚓分别称之为小虫和大虫(下同),控制滤速为8 m/h,过滤时间为12 h,细砂和粗砂滤柱对颤蚓的拦截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砂滤池对颤蚓有较好的拦截效果,拦截率均在90%以上,其拦截效果与颤蚓体长和滤料粒径有关。细砂滤池对小虫和大虫的拦截率分别为96%和100%,高于粗砂滤池的91.3%和99.3%;相同粒径条件下,砂滤池对大虫的拦截效果要优于小虫。 有研究表明,蠕虫类无脊椎动物的体长和体重关系密切,诸晖等发现颤蚓体长L和体重W的关系式可用W=a·Lb来表示,其中a为修正系数,b为相对生长系数。Lazim等研究发现颤蚓体重w与其第8体节宽度D8th有如下关系: 于是颤蚓体长Lh与其第8体节宽度D8th的关系表达式为: 由式(2)可知,随着颤蚓体长的增加,相应的第8体节宽度D8th也开始增加,这将限制颤蚓在滤床间隙中的迁移能力和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