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说课稿 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说教材) 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承上启下 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气温观测方法及有关气温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抽象概括现象规律的能力。 德育目标: (1)、认识到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体现着自然界的规律。 (2)、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确立) 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找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说学法) 对于等高线这类的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的概念不利,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读气温分布图时,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要及时指导。 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教法分析(说教法) 启发引导式、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与归纳总结法相结合(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主,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猜谜语导入: 谜语1: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浪波。 热水 位 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降。 谜语2:物 细 又 长, 红心 里 面 藏, 下去要穿棉袄, 下来要减衣裳。 【过度】:气温也是人们经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气温和人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讲授新课: 给出气温的准确概念 气温的测定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呢? 阅读作答:测定气温的方法;测量单位:℃ 课件演示:日平均气温及计算方法 知识迁移 由日平均气温引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 设问引出:在一天、一个月、一年中,国内与国外,我国的南方与北方,热带、温带、寒带的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断变化的。 气温的日变化 读图4-2-2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找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值 引出概念: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值—日最低气温值 再看图,找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14时左右和日出前后) 讲述:日气温极值出现时间的原因 3、气温的年变化 读图4-2-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a.找出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和温度值(北半球陆地在7月和1月,海洋在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b.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从气温日较差概念推导: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讲解:年气温极值出现时间的原因 4、按要求完成活动 5、指导学生画气温曲线图 a.课件演示(绘气温曲线图),讲解作图步骤 b.强调注意事项:把握图幅大小,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画曲线时要平滑 c.学生绘制该地的年气温变化图 〈五〉气温的差异 讲述:通过阅读气温变化图,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在分析和研究时,人们一般都是使用“等温线图”。 课件演示:等温线及其定义(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等高线的概念,推导等温线概念,强调等温的前提要在同一时间内) 学生活动:读P66的图4-2-5,小组合作,探究世界年平均气温的规律 班级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课件演示:导致气温分布规律 课堂总结 利用板书,强调重点 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概念 测定、单位 影响 日变化 气温 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分布 原因(纬度、海陆位置、海拔—地形) 设计说明 形式:启发思维,双向反馈 特点:由简到繁,层层推进 手段:多媒体课件,表现手段更直观,更清晰,更真实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