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文二则》导学案(教师版)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二则》导学案 温馨寄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一、学习目标)正当、正值“在……的时候,在……的过程中” 《汉书》作者: 班固   朝代:东汉 《后汉书》作者: 范晔  朝代: 南朝宋 《三国志》作者: 陈寿  朝代: 西晋 五、堂上小测我最酷 (一)解析下列加点的字词 1.举茂才 推举、选拔 2. 四迁荆州刺史 调动官职、晋升 3. 故所举 过去 4. 以遗震 赠送 5. 以遗震 来 6. 以此遗之 留给 7. 何谓无知 怎么 8.何也. 为什么 9不亦厚乎 优厚 10. 性公廉 本性 11. 道经昌邑 途中 12. 怀金 怀里揣着 (二)填空 13.《四知》中的杨震生活在 东汉 (朝代),文章写了两件事,其中与题目有关的一件是 (不超五个字) 杨震拒金 14.《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拒绝为子孙开办产业(“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15、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16.写作特点:本文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六、巩固拓展我提升 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处士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迨(dài)准南迁时北使至内宴宰相预焉。使者历视诸相,语译者曰:“孰是‘无地起楼台’宰相?”坐无答者。 注释:①、出入:指寇准两次做宰相,罢职又复职。 ②、营:修建。③、处士:有才学而隐居不仕的人。④、鼎鼐:这里指朝廷。⑤、北使:北方辽国的使臣。 ⑥、预:参加。⑦、历:逐个,一一地。 翻译:寇准先后两次当宰相,长达三十年,不为自己建造豪华住宅。当时的处士魏野写诗赠给他,赞扬道:“官居高位,却没有建造豪华住宅(不为自己谋私利)。”   自从寇准南迁后,辽国使臣到宋国宫廷赴宴,宰相一级的大官都参与宴会。使者看遍各位大臣,问道:“谁是“无地起楼台”的那位大臣啊?”在座的没有一个回答的。  主旨:表现了寇准无私清廉的品格。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第( 住宅 ) 2)迨( 等到,达到 ) 2、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断开。 迨 准 南 迁 时 /北 使 至 内 宴 /宰 相 预 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翻译:使臣逐个地打量各位宰相,对翻译人员说:“哪一位是‘无地起楼台’的宰相?”在座的人没有回答的。 4、寇准是一位怎样的宰相,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寇准的廉洁奉公 5、文中“坐无答者”起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在座宰相们的无言以对,证明他们都不是“无地起楼台”之人,通过对照,更加突出了寇准的廉洁奉公。 (二) 勉虽居显位不管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之穷乏者。门人故旧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輧(zīpíng );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1、勉:徐勉,在梁朝曾任吏部尚书。2、赡:供给。3、门人故旧:门生和旧友。4、从容致言:从中调解,向徐勉规劝。 5、辎輧:古代贵人乘坐的车子。 翻译:徐勉即使官位显要,但无心经管产业,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所得的薪俸实物,都分送赡养亲族中穷困贫乏的人家。他的弟子和老友们曾善意地劝导他(要为家人考虑)。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子孙们有才干,那么他自己会创造出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最后还是归于别人。”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管( 置办 ) 2)遗( 留给 ) 2、翻译文中画线句。 翻译:子孙如有才干,就可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贵人乘坐的车子;如果没有才干,(即使留给财产)最后也会为他人所有。 3、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断开。 勉虽居显位/不管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之穷乏者 4、结合文中内容说说徐勉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清正廉洁、俭朴无私 。 5、长辈留怎样的遗产给后代,幼辈怎样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遗产,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 长辈的遗产有两种:一种是有形财产,一种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晚辈继承先辈的有形财产虽无可厚非,但害多利少。精神财富虽无形,但可激发下一代奋发图强,更有所作为。 《古文二则》导学案(第二课时:) 温馨寄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一、学习目标 奉公守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