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
青少年自杀行为教育宣传材料
清河小学
2007年4月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988年中国5~14岁少年儿童年龄组自杀率为男1.0/10万、女1.0/10万,该年龄组占自杀总人数的1.0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988年中国5~14岁少年儿童年龄组自杀率为男1.0/10万、女1.0/10万,该年龄组占自杀总人数的1.02%(若按该年自杀死亡人数21万人计算,自杀死亡人数为2142人)。1989年,该年龄段少年儿童自杀率为0.50/10万(男)、0.80/10万(女),比上一年有所下降。1999年中国5-14岁少年儿童的自杀率为0.80/10万,其中男性儿童自杀率为0.90/10万,女性儿童自杀率为0.80/10万,比10年前又有所上升。儿童自杀人数大约占当年全国自杀人数的0.9%。另据报道,中国每年自杀身亡人数为28.7万3,按儿童占0.9%计算,每年自杀身亡的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0~14岁少年儿童自杀率为2.41/10万4。贵阳市1987~1989年自杀死亡155人(不完全统计),10~29岁青少年占41.81%,其中10~19岁竟占了19.64%5。我国少年儿童的自杀意念率也较高。据美国记者凯瑟琳·麦克劳克林报道,在上海,8-15岁的少年儿童中有1/4“考虑过”自杀。2001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南京近2000名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40.1%的小学生说过“不如死掉的好”这句话6。另一项针对上海2500名儿童的调查结果(高鸿云,2004)显示:有24.0%的孩子有过自杀念头;15.2%的孩子认真考虑过要采取行动;5.85%的孩子自杀未遂7。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却没有儿童自杀的报道8。 近年来,我国频频有少年儿童自杀的报道,其原因大多与学习压力和家庭问题及心理问题有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日本青少年自杀现象也呈现低龄化的特点。1972~1973年,日本自杀死亡总人数的20%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1979年平均天天有3个19岁以下孩子自杀身亡9。日本学者望月一宏认为:“日本中小学生自杀的激增、自杀者的日趋低龄化,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青少年及儿童的自杀与瑞典的老年自杀(瑞典老人自杀率居世界之首)相比,更遭世人的非难”。10稻村博认为,15~24岁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动荡的标志11。 一、学习压力与少儿自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忽略了综合素质非凡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恶果已逐步显露,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一)应试教育与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身体成长“亚健康”。中小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豆芽型”、“胖墩型”体型普遍存在。一些身体器官超前使用,如眼睛超负荷使用致使近视率高,坐得太久不利于脊柱发育,书包太重影响身高等。全国少工委的一项调查显示:46.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12。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2002年)显示:有63.9%的青少年感到“倦怠”;51.2%的青少年感到“睡眠不好/失眠”;25.0%的青少年感到“腰酸背痛”,其他不适症状依次是“肠胃不适/肚子痛”(23.8%);“眼花/头晕”(15.1%);其他“症状”(17.2%)13。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同学的压力,使青少年形成单一的责任心理,普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其他都不重要。压力之下引发逆反心理、厌学心理等,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近1/3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情感“亚健康”。青少年时期本是布满憧憬的“多梦时节”,本应对生活布满热情、对世界布满好奇。但实际上很多人对诸多事情都很冷漠,对他人和社会冷眼相向,变成单面、冷面的人,致使校园欺小凌弱现象孳生,一些学生沉湎于电脑游戏、卡通漫画等虚幻世界。思想“亚健康”。青少年思想简单化、表面化,易被社会存在所左右。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方式上的程式化。几点钟起床、吃饭、做功课、听英语等形成定式,孩子的娱乐被学习所排斥,时间长了轻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二)“开学第一天”自杀现象2000年2月8日,是郑州市小学开学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郑州市两名小学生自杀身亡。12岁的男孩李博吊死在家中的吊灯上,地上扔着一把小提琴。原来,李博学习小提琴已两年,已实在不想学了,而其母仍坚持让其学琴。8岁的男孩王某因害怕上学,从6楼跳下身亡。当地报纸称:“厌学像毒雾一样在各中小学校里弥漫。” 2000年春季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