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司马迁与《史记》 一、《史记》的成书是传统史学确立的标志 梁启超曾说:“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司马迁以前,无所谓史学也。” 金毓黻认为“吾国史学,萌芽于孔子、左丘明,而大成于司马迁、班固。” 翦伯赞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创者。 翦伯赞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创者,他认为“春秋战国之际,儒墨并起,百家争鸣,其所著述,亦多称引远古的传说神话,以自实其说。《尚书》、《国语》、《战国策》之类的著作,且已接近于有系统的历史记录。以后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卿大夫的世系所出。更后又有《楚汉春秋》,记楚、汉之间的史实。但这些著作,或纪年为录,或分国为史,或仅记世系,或截录断片,皆系支离断烂的著作,并未构成一个整体的历史系统;而且写著的方法,亦无一定的成规。至于诸子的著作,则不过借史料以为其立论之根据或例证而已,更无所谓体例。所以我说汉以前,写著历史,尚不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写著历史之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所谓历史学,在中国,是始于天才的史学大师司马迁。”[1] [1] 剪伯赞著:《史料与史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14页。 即便把孔子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史学家”、“中国史学的开山祖师”的李颖科也不否认司马迁仍是“中国的史学之父”。(《孔子与中国史学》,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 齐思和、张广智、陈其泰三人都是把司马迁和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西方的史学之父)相提并论。 齐思和说:“司马迁是中国的史学之父,中国史学的奠基者。”“在我国历史学成为一个学术部门,实是从司马迁开始的。”(《中国史学史论集》收:《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在世界史学上的地位》) 张广智:司马迁是中国的“史学之父”。(《西方史学史》第22页) 陈其泰认为在传统史学的创始、奠基和确立的三个阶段中,司马迁是奠基者。(《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传统史学确立期和转变期比较》) 又,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也是把司马迁《史记》的成书作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成熟的时期。“编年体的《左氏春秋》成书,标识着古代史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纪传体的《史记》成书,便更进一步标明了古代史学达到了成熟的阶段。”[1] 白寿彝把先秦作为史学的“童年时期”,视秦汉为“成长时期”,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白寿彝著《中国史学史论集》第59页)。 [1] 王树民著:《中国史学史纲要》,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7年9月第1版,第52页。 由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尽管在创始、奠基和确立的认识上他们有差别,但至少都认为到司马迁时,传统史学的发展才走向成熟。 可见,很多人在进行中国史学史分期时,是把秦汉与先秦分开的,司马迁的《史记》往往是作为秦汉时期一段来对待的。但有的学者却把《史记》视作战国文化的继续与总结。 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一书中提出:“中国史学从孔子《春秋》一路下来,经过《春秋》三传、《国语》、《国策》到太史公《史记》,这一段是中国史学的极盛时代,正是起在乱世。当然,学术史的年代,同普遍史的年代,不能划得恰平,中间有些参差不齐的。如太史公《史记》,已经到了汉武帝时,可是我们可以把史学从孔子《春秋》一路到太史公《史记》,这是中国史学的一段黄金时代。而此一段黄金时代,则正起在春秋战国衰乱之世。”[1]虽然立论的角度不同,但钱穆也是把《史记》作为春秋战国的承袭之作。 [1]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2月第2版,第193页。 胡宝国在《史记与战国文化传统》一文中亦提出:“《史记》的出现也与战国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注意到,虽然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但在文化上,战国传统仍然顽强地存在着。一直到西汉,社会上仍然洋溢着战国精神。《史记》所呈现出的很多特点都可以从这样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中求得解释。甚至可以说,《史记》正是对战国文化的一次历史总结。”[1] [1] 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第1版,第1页。 《史记》承继先秦的原因 受钱穆和胡宝国的启发,本文把先秦到西汉司马迁创作《史记》时的历史时期合为一段,即把中国古代史学的萌芽进步和发展成熟视为传统史学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看到: 第一,至《史记》出现时,史学才“自成一家”。 第二,战国的文化传统在司马迁时代仍很浓厚,司马迁也深受影响。 第三,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这一观念继承了春秋时期“百家争呜”的遗风。 第四,《史记》原名《太史公》,亦可见战国风气。 第二,战国的文化传统在司马迁时代仍很浓厚,司马迁也深受影响。 朱熹就说:“司马迁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战国文气象。贾谊文亦然……大抵武帝以前文雄健,武帝以后国更实。”(《朱子语类》卷139《论文上》,32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皮带硫化知识.doc VIP
- [紧固件]常用紧固件选型设计.pdf VIP
- 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首件施工方案.doc VIP
- 解读《GB_Z 44526 - 2024无损检测 操作能力鉴定》全面解读.docx VIP
- 本田GX630-660-690发动机维修手册.pdf VIP
- 2025四川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产业招商等岗位9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国通用)01-2023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10129-中信建投-因子深度研究系列:高频订单失衡及价差因子.pdf VIP
- 发电厂检修规程.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调研七年级英语试题(含听力材料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