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张小平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 教案
万源市第三中学校 张小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经典考题自测(课前布置)
知识方法整合
课时强化作业
教学过程:
一、经典考题自测 :
1.(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3)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3.(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城 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喻青春流逝。
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
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二 、命题分析:
【常考内容】 概括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设题型】 主观题
常见设题方式有:1.结合某某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两首诗(词)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4.某句诗(词)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为什么要写某某两物?作者想借这两物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6.请概括这首诗(词)的主旨。
7.诗中某句与某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8.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9.……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10.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三、知识方法整合:
考向一:思想内容
知识整合: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在高考试题中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设题较多,有时就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 2020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质量检测音乐试卷及答案.doc
- NB-T11094-2023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导则.pdf
- 第六章 1 牡丹月季.ppt VIP
- 2025【维维股份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9200字】.doc
- 20210730-大有期货-煤炭期货月度分析报告:保供增产持续发力,煤价或阶段性回调.pdf VIP
- 2023入团团史团章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 教学成果奖励 高考奖励方案.docx VIP
- 约翰迪尔7600_7700_7800拖拉机维修手册 英文l.pdf
- DB41_T 1037-2015垂直度检测尺校准装置规范.doc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