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课件

绿 朱自清 走近朱自清 写作背景 《绿》,写于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为《温州的踪迹》的散文,《绿》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没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对于中国社会的前途,刻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在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只是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诵读品味 (一)比喻 1.读第三段第三句到第十句: 用直线画出描写潭水整体的句子; 用浪线画出描绘潭水水面波纹的句子; 双线画出描写水光、描写水色的句子。 2.根据喻体、本体的相似点,背诵出喻体句。 3.根据喻体、本体的相似点,概括潭水的特征。 (二)对比 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 通过对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绿的怎样的独特风格? 苏轼曾写过哪首诗来描绘西湖的波 作者为什么选取“淡浓相宜”的西湖的波作对比呢? (三)奇妙的联想和想象 作者正是按照认识的习惯,变换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描写抒情的。大家再读这段剩下的部分,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变换角度深入描写的,人称感情有何变化,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拟人的方法 作者把“绿”当做人,有时以第二人称直呼,观赏者与观赏的对象,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开头用“招引”一词把绿拟人化了,写出了绿诱人的魅力。接近绿之后,有时对它诉说情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并把绿比做“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最后还赠以“女儿绿”的名字。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齐读这部分,读出“绿”的醉人,作者的醉意。 层层烘托的写法 题目是写梅雨潭的绿,开头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但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先写梅雨瀑和梅雨亭及其周围景观,这是为什么? 人称代词的变化 将全文连起来看,找出景物的人称代词。揣摩其变化及作用 语言特色 (1)迭词运用,通俗平淡而又清新。例如摹拟 水声,用“花花花花”,令人觉得声声入耳,状写“水花”,用“杂杂”“纷纷”,令人觉得有飘落之感。潭水“汪汪”,波纹“松松”,浪花“轻轻”,水光“滑滑”,水色“清清”。 (2)动词运用准确传神。例如写梅雨亭一节,用“踞”字写出了亭的险峻气势;用“浮”字写出了亭凌空欲飞的动貌;用“拥”字写出了“三面是山”,形成了半个环儿的山势特点。 归纳中心 课外练笔。 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事物: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涵的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联想,触动了你的情思,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出来。 * * 学习目标: ⒈ 整体感知课文,说出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特征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⒉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空白处写批注。 ⒊用“吟哦讽诵”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 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注音 镶嵌 踞在 薄阴 几绺 棱角 倏地 石穹 皱缬 尘滓 什刹海 挹 明眸善睐 xiāng jù bó liǔ léng shū qióng xié zǐ chà yì móu là 感知课文 1.找出你认为文中重要 的字词,和同学交流。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3.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词语 寒翠桥 山中 补山亭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奇异 醉人 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第一观察点: 山边 第二观察点: 梅雨亭边 观察到: 梅雨瀑 观察到: 梅雨潭的环境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 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