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6(人教版必修一).docVIP

1.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6(人教版必修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6(人教版必修一).doc

1.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6(人教版必修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加强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2.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 仿写或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仿写或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 .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了解徐志摩其人及本诗的创作背景,了解 诗歌中的意象。 2. 课上通过演示课件,播放朗读录音,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增强情感体验。 3. 课后要求学生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及新月诗派其他作家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成果,截取相关材料课上展示并发发给学生 。 1 .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 元配 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 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 任 教授, 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 任 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 年 11 月 19 日 ,他搭 “ 济南号 ” 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 50 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诀别语。他真的化作一片 “ 云彩 ” ,时年仅 36 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2 . 康桥情结 1920 年 10 月—— 1922 年 8 月,诗人游学于康桥,应该说在康桥的两年是徐志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诗人。诗人在康桥邂逅了美丽的少女林徽音,两人在此相恋相处一年多,后来因为爱情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痛苦,孤独中,他常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也是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性解放的地方。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吸烟与文化》 ) 由此可见,诗人对康桥的情感是何等的深切。 1928 年 11 月 6 日 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在海上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与不舍之情。 二、导入新课: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今天,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三、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选代表范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四、播放《再别康桥》的朗读录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 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