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合理选用 韩旭东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 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给药剂量 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病情影响口服吸收 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 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 眼部及耳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 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小时 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 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 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 种药物联合,3 种及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㈠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适应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手术切口类别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