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与科举 第一节 学校 一、学校的起源 二、学在官府与管学的发展 三、学术下移与科学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制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古代教育制度 舜时设学官 夏代出现学校 校 序 商代官学确立 庠、瞽宗、右学(大学)、左学(小学) 西周学在官府 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源远流长,《尚书·舜典》中有关“舜命契作司徒,布敷王权,命夔典乐,教胄子”的记载,孟子在谈到早期的教育机构时也曾提及庠、序、校。 西周具有了较完备的学校体制,明确地划分出国学和乡学两个系统和小学和大学两级学制。 官学制度 官学是由官府开设的各类学校。最早在夏代就已有了正式的学校,这是教育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期奴隶主贵族垄断学校教育,平民无受教育权利。 1、建立期(“学在官府”) 夏代:奴隶主阶级的成员在官学中接受教育,包括生产技能的学习和武士教育。 商代:学习文字知识,并接受“六艺”等文化技能教育。 春秋战国打破垄断 文化下移 私学兴起 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秦代法教吏师 统一道德与文字 焚书坑儒 汉代奠定基础 太学设立(博士 师法家法 学优则仕) 书馆和经馆(精舍 精庐) 儒学独尊 百家争鸣 魏晋私学家学勃兴 国子学 太学 门阀与教育特权 九品中正与察举制度(贤良 孝廉) 南北朝多元发展 宋文帝开四馆(儒学 玄学 史学 文学) 经世致用的私学崛起 家庭教育得到重视(《颜氏家训》) 隋唐教育走向繁荣 儒释道教育思想并存 学制体系完备 普通教育系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属大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专科学校) 特殊教育系统(张文馆 崇文馆 崇贤馆) 职业教育系统(太医署、太卜署、司天台、太仆寺、校书郎) 太医署专业:医学、针灸、按摩、咒禁;医学分五科:7年制体疗科、5年制疮肿科、5年制少小科、2年制耳目口齿科、2年制角法科。 2、发展期 汉代:“独尊儒术”促进了官学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期官学教育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中央官学: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 地方官学:在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村设序。 魏晋南北朝:西晋设国子学和太学。南朝刘宋设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进行分科教学,视为官学制度的一大创举。 3、繁荣成熟期 隋代:中央设国子寺,下辖五学。包括国 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律学。 唐代:中央设国子监,下设六学。在隋代 基础上增设了算学。学制多为9年。 地方官学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 三级学校。 宋代:承袭唐代,国子监又增设了武学、画 学、军监学等。地方设州学和县学。 宋代教育攀向高峰 唯有读书高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万倍利。 书显官人才,书添官人智。 有即起书楼,无即置书柜。 窗前看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 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 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 宋代汪洙《神童诗》 1、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3、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4、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6、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尊孔 理学 建校兴学(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书院涌现(173所) 4、衰亡期 明清时期,学校在社会上得以普及,但学校已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丧失了教育的职能。 明代: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有北京、南京两监。学生统称为“监生”。学制4年。 清代: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仅北京一监,各方学校输送来的称“贡生”,直接招收的称“监生”。学制3年。 学在官府 这是夏、商、周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校由官府垄断,是为培养贵族子弟的子弟而设立的。 “学在官府”的特点之一是官师不分,官师合一;特点之二是政教不分。 汉武帝时期创立了专门研究学问、传授知识的太学,这与西周政教合一的太学有所不同。汉武帝在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教授博士子弟,为博士官置弟子是汉武帝的创制,这一制度开了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先河。后来又接受儒学大师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于元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