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鼎足之势话西方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欧共体形成的背景 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欧共体形成的背景 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 3、欧共体的影响 经济上,政治上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崛起的背景 2、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崛起的背景 2、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3、日本崛起的影响 导致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保守势力 为过去的侵略行为辩护。 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对战争有不同的认识态度?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崛起的背景 2、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3、日本崛起的影响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 * 3、走向多极化 人民版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3、实质:东欧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别了,雅尔塔 (一)东欧剧变 1、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概况:P147图 4、原因: 东欧剧变的原因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二)苏联解体 1、过程: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后果: 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党内斗争尖锐化 ②八一九事件 起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影响: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 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③苏联完全解体标志: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1991年)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苏联解体 1、过程: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二)苏联解体 2、原因: 3、影响: 3)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1)国际形势发展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主题; 2)造成东西方力量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新的矛盾和冲突(民族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加剧、霸权主义横行,使天下并不太平;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世界多极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的日益提高 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大厦 欧共体总部大厦 (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 欧共体在罗马成立 欧元为欧盟的统一货币, 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 欧元 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说:“在日本经济自立的同时,今后把日本建成充分强大且稳定的民主政治,使之担当制止在远东可能产生的新极权主义战争威胁的作用” 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裕仁 表明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大力扶植 民主改革--日本国会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引进技术的模式是: “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 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世界闻名的高速铁路——新干线是日本铁路技术的骄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象征。第一条新干线于1964年在东京和大阪之间开通运行。列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当时为世界第一。此前,从东京到大阪需要8个多小时,有了新干线以后则只需要3个多小时。 行使在新干线上的高速火车 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5.6 5.8 4.8 2.8 4.1 11.2 1961—1970年 5.8 4.8 7.5 2.7 2.8 8.2 1952—1960年 意大利 法国 联邦德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时间 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