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演变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形体演变讲解

汉字形体演变 什么是古文字?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从有系统可循的商代甲骨文到现在使用的楷书,汉字的形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以各个时代官方的正式字体为主干,将汉字形体的演变划分为六个阶段。 这六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分别是: 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通称战国文字)、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包括草隶即章草)、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和今草)。其中以秦汉之际为界,秦代的小篆及以前的字体通称为古文字,汉代的隶书及其以后的字体通称为今文字。 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前一阶段起于商代终于西汉中期,后一阶段起自西汉中期一直延续到现代。 由象形变为不象形: 线条化:指粗笔变细,方形圆形的团块为线条所代替等现象,例如: 笔画化:把体式无定的文字符号改变为一切符号都由少数几种笔画组成。例如,甲骨文和篆书分不清究竟有多少种笔画,到了隶书和楷书就可以把笔画归纳为“七条笔阵”或“永字八法”。 50年代底把汉字笔画归纳为五种(横竖撇捺弯),所谓“札”字五笔法。——周有光《文字的体式变化和结构分类》 字体的变化跟字形的简化往往是相伴的 字体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字形的简化也在不断进行 古文字阶段汉字字体的演变: 1,商代文字 2,西周春秋时代的文字 3,六国文字 4,秦系文字 春秋战国时代的秦代文字和秦代的小篆合称为秦系文字,战国时代的东方各国的文字称为六国文字。 一 商代文字 在已发现的各种商代后期文字资料里,数量最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 殷商甲骨文发现于清末光绪年间。最早挖掘出土者是河南安阳小屯村即“殷墟”的农民。罗振常说“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自今日始也。谓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数骨片随土翻起,视之,上有刻画,且作殷色者,不知为何物。……其极大甲骨,近代无此兽类,土人因目之为龙骨,携以视药铺。……购者或不取刻文, 则以铲除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去者,悉以填枯井。”(《洹洛访古游记》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三条)可见甲骨文未及问世,刻有甲骨文字的“龙骨”已大量被毁弃。 甲骨越掘越多,后经古董商人之手,逐渐流散到北京、天津等地,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最早发现和鉴定甲骨文字的,一说是王懿荣,一说是王襄和孟广慧。 据汐翁的《龟甲文》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病,太医的处方有一味药是“龙骨”,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老药房“达仁堂”买药回来,王懿荣发现“龙骨”上刻有一种似篆文但又非篆文的文字。王氏是有名的金石学家,精通铜器铬文,立即派人到“达仁堂”药店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把有字“龙骨”全部买回。经过王氏等学者的精心研究,初步断定甲骨上的刻文是一种年代久远的古文字。此说的真实性遭到学界的种种质疑,有人调查光绪年间北京菜市口外并没有一个“达仁堂”中药店。 另一种说法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古董商人范维卿带甲骨到天津,拿给穷秀才王襄和孟广慧看,王、孟二人认为上的文字当是古代的一种契刻文字。次年,范某又携带甲骨去天津,王、孟各购得一些小块。其余大块750公斤,均为王懿荣重金收购。可以认为,孟广慧、王襄和王懿荣都是最早发现和搜集甲骨文的人。上述王懿荣买“龙骨”发现甲骨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真实的。 商代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这里原是商代后期的国都,即古人所谓的“殷墟”。据《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迁都。”在这里共经历过八代十二位商王。 商王非常迷信,特别崇尚鬼神,无论大事小事,如年成、征伐、生育、出游乃至田猎等等,都要进行占卜,专门设有一种官职(后世称为贞人)主管占卜。有时商王还亲自动手占卜。 当时占卜用的主要材料和方法是:使用经过整治加工的乌龟腹甲或兽类(主要是牛)的肩胛骨,在反面挖或钻出圆形和椭圆形的槽;占卜时用火在这些槽内烧灼,使正面相应的部位出现裂纹,根据裂纹的数目和形状(叫做“兆”)推断卜问事项的凶吉和结果。在整个占卜活动及事情的进行结束之后,就把上述情况用文字写刻在龟甲或兽骨的一定部位,作为验证。这些文字,称为卜辞,所以甲骨文又常称为“殷墟卜辞”。 一条完整的卜辞,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叫做前辞、贞辞、占辞、验辞。 前辞,又叫叙辞或述辞,记叙占卜的时间(有的也记有地点)、贞卜人的名字; 贞辞,又叫命辞,记叙该次占卜所要问的事,有时要从正反两方面发问,叫做“对贞”; 占辞,记叙商王或占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