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社会史论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社会史论纲

清代社会史论纲 本文以清代人们的等级、宗族、家庭的社会群体生活,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习尚,人口流动与社会救济,戏曲、节日等娱乐生活,缠足、停丧等社会风气作为研究对象,提纲挈领地考察它们的通常形态、变化以及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点;还将注意上述诸种社会生活之间,特别是它们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相互联系。笔者不仅希望了解清人社会生活是怎样的,而且希望能综合地、全面地探讨清代社会进程的各种因素。 清人社会生活一斑 清朝人都处在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组织中,普遍地生活在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被组织在宗族祠堂里,在政治上人们还普遍过着等级生活。 清代平民的家庭由父子两代或祖孙三代构成,同一父亲的两个或多个成年男子通常是分家的。贵族、官僚和有钱人的家庭结构与此不同,它往往是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所谓大的家庭结构是指后一种人的,平民的家庭构成不太复杂。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关系,即父子、夫妻、祖孙等关系,稍大或大家庭尚有兄弟、叔侄、婆媳、姑嫂、妯娌等关系。家庭以男性成年人为家长,在夫妻、父子关系中,作为父、夫的家长有比他人为多的权力,家庭经济主要由家长创造和掌握。女子除进行家务劳动外,南方的多半参加农业生产。在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女子的纺织足供个人的生活。女子还作为生育工具,她们的生活是操劳而艰辛的。富贵家庭的妇女不从事生产,但是“别内外”的规条对她们又是无形的桎梏。家庭财产由男性成员继承,寡妇要由丈夫家族为其立后才有继承权,女儿对娘家财产无权染指,所以财产继承上也体现出重男轻女的原则。由婚姻而有夫妇,才形成家庭。清人婚配原则既重门第又重财产,不过更重视后者,惟在良贱通婚上禁忌甚严。女方争索财礼,而男方又要赔嫁。婚姻仪式按礼法规定,非常繁琐,铺张浪费,影响男女双方的家庭经济。平民家庭多是一夫一妻,富贵者则广肆纳妾。清代夫妻关系不管感情如何,比较稳定,很少离异的。家庭中人们地位的不同,很容易形成各种矛盾,而以家长与属员的矛盾为主,具体表现为父子、夫妻、婆媳、妯娌的冲突。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的家族有几十人、几百人以至几千人,北方也有这种情况,但少一些。聚族而居的宗族,常常建立它的组织——祠堂。宗祠内包含同一祖先的各派子孙,是未出五服的血缘近亲和出五服的亲属的联合,而基础则是宗族成员的家庭。祠堂有族长、族副等一套组织机构,大家族尤其完整。它制定宗规家训,规定族人的职业、族人对宗祠的义务、家长的理家权,以及族人的其他行为准则。它经常实行对族人的宗法的、伦理的教育,审理族人内部纠纷,处罚族人,拥有向政府的送审权。有个时期,法令甚至允许它处死族人,俨然是一级政权。宗族内部族长和有政治身份的人掌握祠堂,与一般成员产生统治与被统治的矛盾。族人间也有财产纠葛。祠堂与外部矛盾也很多。不同宗族的纠纷,使社会上生出许多案件、械斗。 清人在政治、法律上的地位很不平等,形成下述的种种等第: 皇帝。臣民之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清朝由于实行军机处制度,使幕僚长的军机大臣部分取代准宰相的大学士权力,进一步削弱了相权,使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贵族。内分宗室贵族与异性贵族两种。宗室贵族除有世爵、赐田、八议中的议亲等权力外,政治地位又比历朝的上升。清代宗室封爵为十二等,前九等是超品级的,第十等与一品官的大学士等同,第七等与异姓公爵同品级,其地位远远高于民公与官僚。异姓贵族自三藩叛乱之后没有王爵,由因功而封的公爵以下世职组成,享有八议及恩荫等特权。 官僚。现任文武官员组成,内部可分三品以上的大僚、四五品的中级官员、六品以下的下级官员三个层次,它们有着不同的优免权、赠封权、司法诉讼上的特权、执行公务与部民纠纷上的特权。大臣还有恩荫权。 绅衿。由退职的官员和有功名的进士、举贡生监组成。享有部分免役权、司法诉讼上的特权,还有不成文的、习惯上的特权,如干预地方政治的权力。 平民。包括没有政治身份的地主、商人、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僧道,处于良人地位,他们的财产及与他人形成的生产关系受法规保护,同时有纳税应役的义务。这中间的佃农,实际地位原低于地主,雍正年间制定禁止地主擅责佃农的法令,他们的地位有所上升。 雇工人。被绅士、地主、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佃农雇用的农业、手工业工人,原来的地位介于良人和贱民之间,经过乾隆年间的改制,凡与雇主平等相称、同坐共食的升为良人,主仆相称的仍为雇工人。于是绅士等有身份的雇主的雇工政治身份低,雇主身份一般,雇工身份就高。 贱民。其中的奴婢,有卖身的,有家生的,有投靠的,主要从事家内劳动。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受主人人身控制,不能告主、叛主,政府不允许任意杀害他们,但他们的主人可以根据本身的政治权力减轻杀害罪,所以他们的生命并无保障。教坊司乐户是官奴婢;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