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盐城市亭湖区农村防汛预案-亭湖应急管理
盐城市亭湖区农村防汛预案
第一节 洪涝灾害特征
建国以来,共发生54年、60年、62年、65年、70年、83年、91年、03年等10次较大洪涝灾害,其中54年、65年、91年、03年、06年是特大洪涝灾害年份。
1954年特大水灾。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各地连续降雨,雨量大而集中。7月份里下河地区平均降雨量556毫米,兴化水位高达3.06米。上游客水压境,使我区内河水位暴涨,高水位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全区大面积农田被淹。
1965年特大水灾。从7月1日至8月22日的53天中,暴雨和大暴雨频频出现,雨期长达40天,累计雨量高达1425毫米。由于暴雨时间长,雨量集中,致使河水猛涨,盐城最高水位达2.46米。全区秋粮、棉花大幅度减产。
1991年特大水灾。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是建区以来最大的一次,新洋港盐城站水位高达2.66米,其特点是:
时间早:发生在初汛期(6月下旬-7月15日)。范围大:雨区覆盖整个里下河地区。雨期长:“副高”引起的静止锋先在江南,后在江淮之间徘徊,7月16日以后才移至淮北,梅雨期在15天以上。雨量大:暴雨一次连一次,累计雨量达894毫米(盐城测点)。上涨速度快:从6月29日的1.0米左右,到7月7日突破历史最高水位,平均日涨20厘米左右。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外河水位居高不下,7月7日-7月18日的12天内,盐城水位都超过65年2.46米,7月12日高达2.66米。
2003年特大水灾。2003年我区遭遇了1991年以来最强梅雨和建国以来最大过境洪水袭击,其特点是:
其一,暴雨场次多,间隔时间短。6月26日至7月17日19天中,只有7月1日无雨,其余18天日日有雨。
其二,雨量大,覆盖面广。最大15日雨量和最大30日雨量均超过特大洪水年份的1954、1962、1965年,7月3日5小时雨量实测达101.5毫米,加上上游洪水压境,新洋港盐城站水位平91年2.66米水位,造成洪涝并发的严重局面。
其三,洪水下泄速度慢。本次水情的特点是上涨快,下降慢,产、排水矛盾突出,从7月1日的1.70 m警戒水位上升到7月11日的2.66m最高水位,只有10天时间,而下降到警戒水位以下则用了16天时间。
2006年特大水灾。自6月21日入梅后,我区出现多次明显降水过程,从6月30日至7月4日,全区累计降雨量达到307.2毫米,其中,6月30日至7月1日,24小时降雨量达到了146毫米。此次降雨主要特点:
一是降雨强度大。全区多处日降雨均为历史罕见,6月30日市区最大一天降雨量为146毫米,张庄、永丰达到145毫米,7月4日晚9时至10时,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了97.5毫米。
二是持续时间长。自6月30日至7月4日,全区持续普降大到暴雨,累计降雨量达303.2毫米。
三是水位上涨快。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持续时间长,加之周边地区普降暴雨,上游大量客水压境,造成内、外河水位骤涨。6月30日8时,新洋港盐城站水位0.92米, 7月1日8时1.96米,24小时陡涨1.04米,是盐城有水文记录以来没有过的。一日雨涝,一夜成灾。7月5日,水位达2.67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1m(2003年最高水位2.66m),创建国以来最高水位。
第二节 工程概况
根据里下河地区“上抽、中滞、下排”和“四分开、三控制”(内外分开、高低分开、灌排分开、水旱分开;控制内河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土壤适宜含水量)的治水原则,经过全区广大干群的多年艰苦奋斗,目前我区已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抗旱、降渍四大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按照圩区防洪治理模式,全区农村落水面积492平方公里,被划为37个小圩区,现有圩堤611公里,防洪闸647座,固定排涝站107座,装机112台,动力6805kw,排涝流量206.9 m3/s,平均排涝模数0.42m3/s/km2。在全区范围内目前被划入城市防洪范围有:新兴镇的宁靖盐高速路以东以南部分圩区、7个街道办事处的全部圩区。
从农村防汛工程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圩堤标准低,不连续完整
全区现有611公里圩堤,其中有20公里圩堤未达标。少数地方存有险工患段,安全系数低。
二、防洪闸老化严重,敞口较多
尚有敞口190个,主要集中在次高地地区和二线圩口。六、七十年代兴建的100多座防洪闸,门顶高程较低,设计水位落差只有1米多,一旦内外水位落差过大,或外河水位过高,极易发生漫顶、渗漏,甚至溃闸,造成事故,形成灾害。特别是南洋镇朝阳河以南的联合圩,新兴镇串场河西的西南圩区,伍佑镇西南圩区,步凤镇第2、4、5、6圩区以及便仓镇西圩区都属于次高地范围,敞口没有全部封闭,排涝动力不足,处于不设防状态,2003年、2006年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部分损失都发生在次高地圩区。
三、排涝动力严重不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