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的答案
注意两种命题趋势:(1)设问具体化(刨根问底式)。如植被保护和环境的原理(原因);温室效应的过程;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机制(过程);寒流降温减湿的原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的原因;城市房顶绿化缓解热岛效应的原理;草方格治沙的原理等。(2)逆向分析:如亚马孙流域森林破坏的生态后果;我国北方地区酸雨不严重的原因;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原因、一般年份长江汛期不成灾的原因等。 【例16】(2010北京卷) 39(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答案: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2010天津卷) 39(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例17】(2008全国文综卷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答案】(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③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拓展】阐释类问题实例及分析 1. 说明我国沙尘暴发生规律及原因(时空规律)。 2. 说明泥石流(地质滑坡)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 盐度高低及变化(水的盐溶液;影响盐度的因素。 4. 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湿地的成因。 5. 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影响(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6. 黄河和长江“地上河”河段及成因上的异同点。 7. 南水北调对水源地区和受水地区的影响。 8. “长三角”地区和“黄三角”地区比较。 9. 凌汛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10. 雾霾的成因及对策。 . . . . . . 【应用】 说出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五)地理(环境)特征 1.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及分布:包括区域内地形(类型)分布的空间差异(山脉 要讲走向)。 地势高低及变化:包括海拔(数值范围)和相对高度(高差和起伏) 主要特征和地形大势概括:如“次大陆”、山河相间、山环水绕、 波状起伏、开阔平坦等。 地貌类型及特征: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 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 气候特征:类型及气温、降水主要特征(数值) ( 天气特征:阴晴及云况、雨雪、气温及冷热、风况等) 3.植被特征:植被类型及植被状况(茂盛、稀疏)。 4.水系特征: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数量、长短、大小等方面的情况; 河流流向、性质(内、外流河)、长短、支流多少等。 5. 水文特征:流量和水位;变化和汛期;落差和流速;冰期及长短; 含沙量大小。 6. 土壤:土壤类型及肥力特征;农业评价。 7. 其它:特殊地面环境类型(如沙漠广布、冰川冻土)等。 【策略】单项内容答详细、具体;综合问题答简略、概括 【拓展】关于河流的问题的答题 1.河流(对区域、城市)的作用(对河流的开发利用) (1)提供水源。(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2)发展航运。 (3)开发利用水能。 (4)其它作用和开发利用(旅游休闲、水产养殖、生态保护和改 善环境等)。 2. 河流的航运条件 (1)自然条件:水系多少;径流量大小及变化;落差和流速; 冰情(是否结冰及冰期长短);含沙量 。 (2)社会经济条件: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分布; 物产和资源状况(农产品或矿产等);与其 它交通方式的关系(是否有其它交通方式与 之接近并平行,分流其运量)。 3.河流水能开发条件 自然条件:径流量、地形(落差)、地质、生态环境等。 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工程技术)、基础设 施和社会协作条件、特殊区位条件(国际河流)等。 (六)描述型问题(读图说话型) 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理解图意,图文转换,准确表述 。 【例18】(2010年全国卷2)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