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写作年代.docVIP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写作年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写作年代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寫作年代 吳宏一 一 辛棄疾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愛國詞人。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他生於山東歷城,當時淮水以北的中原地區,已在異族金人統治之下。雖然如此,辛棄疾卻自幼秉承祖訓,志切國讎,剛滿二十一歲那年,就乘機起義,並於二十三歲時率眾南歸。此後一直到寧宗開禧三年(1207)六十八歲去世為止,他都在南宋偏安的小朝廷,擔任判官、安撫之類的地方官,其間還曾兩度落職家居,投閒置散者共約二十年之久。這對於一向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的辛棄疾來說,當然覺得有志難伸,滿腔鬱憤。因此,他藉詞來做為陶寫之具,留下了不少器大聲閎、志高意遠的作品。《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為了方便討論,茲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卷一抄錄原詞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鱠,儘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此乃鄧氏據稼軒詞傳世的刊本彙合比勘而成,所以字句標題與讀者所記或有出入。例如標題「登建康賞心亭」,《花菴詞選》本僅作「賞心亭」,而歷城王詔本、辛啟泰本等,則作「旅次登樓作」。又如「遠目」,四卷甲集本作「遠日」;「鱠」,多本作「膾」;「紅巾翠袖」,四卷甲集本作「盈盈翠袖」等等。這些有歧異的字句,在下文討論時,如與本文所論有關,都會在涉及處提出來討論。 辛棄疾的這首詞,從清代以後,逐漸受到論詞者注意。像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說它結句難得;1鄧廷楨《雙硯齋詞話》說它「獨繭初抽,柔毛欲腐,平欺秦、柳,下轢張、王」;2陳廷焯更從頭到尾加以讚美,說是「起二語蒼蒼茫茫,筆力雄健可喜」;「落落數語,不數王粲《登樓賦》」;「結得風流悲壯」。3陳洵也一樣從全篇的修辭結構來分析此詞的長處。4當然也有前人認為此詞大醇而小疵的,例如譚獻就這樣說︰「裂竹之聲,何嘗不潛氣內轉。起句嫌有獷氣。」5不管是讚美或批評,都反映出此詞受到清代論詞者的注意。 不過,清人評論此詞,多就鑑賞的觀點,作主觀的概括性的說明,很少對這篇作品的寫作背景,作理性客觀的考察。嘉慶間辛啟泰、清末沈曾植等人,雖曾為稼軒詞編年箋證,但過於簡略,而且未及此詞。這跟民國以後的研究者頗不相同。民國以後,評論此詞的人,除了對詞句的解釋、典故的出處,多所注明闡述之外,在知人論世方面也頗為用心,對此詞寫作的背景和著成的年代,更不斷的發表新的說法。這些新的說法雖然分歧,卻關係到鑑賞與考證之間的關係,頗有探討的價值。筆者這篇論文,即為此而作。 二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寫作年代,至目前為止,歸納起來,至少有四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主張作於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當時稼軒三十歲,正在建康府通判任上。據筆者所知,最早主張這種說法的,是梁啟超。梁氏在民國十七年(1928) 9至10月間,斷斷續續於病榻之側,草就《辛稼軒先生年譜》一書,已將此詞繫於乾道五年編年詞之下,並加「考證」云︰ 此詞年月絕無考。惟詞中「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及「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淚」等語,確是滿腹經綸,在羈旅落拓或下僚沉滯中 勃鬱一吐情狀。當為先生詞傳世者之最初一首,故以冠編年。6 一方面說「此詞年月絕無考」,是表示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此詞的確切寫作年月;一方面又說「當為先生詞傳世者之最初一首」,「當」字自有推測之意。如何推測而知呢?梁啟超根據的是詞中「落日樓頭」乃至「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淚」等語。他認為從這些詞句的語氣中,可以看出辛棄疾在羈旅落拓或下僚沉滯中的沉鬱之情。事實上,梁啟超的推測,仔細推究起來,只是一種推測而已,根本無從獲得此詞何以一定編於乾道五年的結論。 假使說因為詞題下有「登建康賞心亭」數字,因而推定此詞為辛棄疾任官建康時所作,那麼,梁啟超的《辛稼軒先生年譜》中,自己都說稼軒「曾兩度建康,一為右兩年〔按指乾道四年、五年〕之任通判,一為乾道九年淳熙元年之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則梁啟超何以能確定此詞必為乾道五年稼軒三十歲通判建康府時所作,而不是後來淳熙元年擔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的作品?退一步說,辛棄疾通判建康府,如上述梁氏所云,既有乾道四年、五年兩年之久(如據鄧廣銘《辛稼軒年譜》,辛棄疾之任建康府通判,則始於乾道三年),梁啟超又如何確定此詞成於乾道五年而非之前呢?可見梁啟超認為此詞是乾道五年,辛棄疾三十歲在建康府通判任上所作,這種說法靠不住,大有商榷餘地。然而,由於梁啟超的聲望地位,他的這種說法,歷來談論或選注稼軒詞的學者,引用者卻大有人在。像流傳頗廣的胡雲翼《宋詞選》、中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