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故事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弟子规》故事整理 故事一: 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最好的模范。 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本性很仁慈,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事。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倡导,任劳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乡里的人为了感谢他们母子的大恩,就立生祠来纪念。后来潘京的儿子潘浚,在万历年间中了进士,一直做到相当宰相的「尚书」职位。潘京自己立身行道,善体亲心,发扬母亲的美德,造福乡里,把孝推到最高点,这是真正利己利人的世间豪杰啊! 孔子弟子闵子骞,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再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外出,就叫闵子骞驾车,在途中,闵子骞突然掉落了驾马的缰绳,父亲以为儿子太粗心,就责怪他的不是。谁知一接触儿子的衣服,才发现闵子骞穿的布袍里面,全是不保暖的芦花。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到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他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他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二十四孝中有位「亲尝汤药」的汉文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日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这样用心了三年,母后的身子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也流传至今。正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最好写照。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宰我问老师说:「为父母守丧三年,时间是不是太久了?一年不就可以了吗?」孔子回答说:「一个有德的君子,居丧期间有好吃的东西,不觉得有味道;听好听的音乐,不感到快乐;居住的地方再怎么舒适,也不觉得心安。」接着孔子又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而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是否也想一想,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也能在三年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吗?」听了孔子的教诲,就知道经文中「常悲咽」,是想到父母不在身边,心中自然就涌现思慕之情而悲伤呜咽起来。父母的影子占满了心中,想起父母恩情深重而无法报答,自然不肯为享受而住在舒适的地方,平时吃的酒肉也摒去一边,只求清淡。孔子的学生子路,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好东西奉养父母亲。就到百里外替人做工,换取白米来供养父母。虽然辛苦,但是心中感到非常快乐。后来在楚国作官,常常面对丰盛的食物,却不由心酸而泪流满面。这位好勇过人的子路,让人感到奇怪!原来是子路思念起过世的双亲,已无法接受他丰盛的奉养,自然悲咽而吃不下! 周文王的大伯父泰伯,孔子称赞他有三让天下的美德。当周文王 (名字叫昌) 出生时,祖父古公亶父就说了一句话:「我周家将来一定有兴盛家业的人,那个人就是昌罢!」如果照传统的规定,古公亶父的位子应该传给大儿子泰伯,不可能传给三儿子季历,季历就是文王的父亲,这样周文王就无法继承国位。泰伯很有智慧,听到父亲古公亶父这句话,了解父亲的心意,于是藉父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