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没有借口》讲评(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命题作文《没有借口》讲评(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以“没有借口“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 一、回顾写作要求 二、材料补充 西点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因其坐落在哈德逊河畔的西点镇而得名。它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学校占地1万6千英亩。 ????? 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该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它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在美国西点军校,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美国西点军校,素有“美国将军的摇篮”之称。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德利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这些名人在校期间的许多轶事至今还被西点人所津津乐道…… 两百多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3个总统、5个五星上将、3700个将军,以及无数的精英人才。 西点军校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让世人惊讶的是,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均出身于西点。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界获得了非凡的成就。美国商业年鉴的资料显示,二战后,在世界500强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长有两千多名,总经理、董事有五千多名。可以说,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精英来自西点? 其实,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的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正如《哈佛商来评论》所说:“西点军校对学生的要求: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坚毅。在工商管理学专家看来,这正是21世纪企业管理所必备的”。 1、字典义: ①“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 ②假托的理由。 不难看出,“借口”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理由,而是个托词,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我们顺着这一思路往下想,定位于日常行为、管理、规范、规则等方面,提出“拒绝借口”、“借口是自欺欺人”等观点,可以写出立意比较“保险”的文章。也可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 但如果反弹琵琶,搞逆向思维,则要慎之又慎。 2、材料含义: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新生的第一个理念。“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三、如何立意? 由材料可见,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直面现实的诚实态度,一种勇于担当的负责精神。 什么是“借口”? ①抓关键词 ②抓中心句 四、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1、视角太窄,选材、叙事低幼化。 记叙文:迟到;未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差;……为此找种种借口搪塞。——选材俗而且叙事平淡。 2、贴标签式:叙述一个读来的故事,首尾点一下“借口”,甚至只在结尾点了点“借口”。 3、开头平淡,或过于冗长。 4、论据不恰当,论证不够严谨。 5、有的同学卷面较差,书写潦草或字体太小,都会影响卷面整体效果,尤其是字体太小的,即使书写较认真,网上阅卷时,整体效果也很差。试比较下列卷面: 试对比下列两份试卷的卷面整体效果 五、此次讲评重点:论据的使用 1、论据不确切甚至错误: 将最美教师张丽莉写成“王丽莉”,将最美司机吴斌写成“吴凯”,将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写成“孙长林”,甚至写成弟弟死了哥哥还债,等等。 2、论据不典型: ①例证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 ②论据语焉不详: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 “曾记得一则报道……” 甚至“我邻居家的老人”,“有这样一个小女孩……” “我曾看过这样一部战斗故事片……” ③例证不恰当:(请看以下作文片断) ——你知道,读者可曾知道? ——哪位伟人这样说过? ——何处有这样的报道? ——这样的事例可有代表性? 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是塑造的,这样的形象可经得起推敲? 责任没有借口。“最美司机”吴斌给杭州这座城市带来了一个最美的夏天。在高速公路上,身负重伤的他忍着巨痛刹住了车,保住了车上24条生命,而自己倒在了方向盘上,仿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