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号抽提溶剂油(石油醚)供参习
6号抽提溶剂油(石油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直馏馏分、铂重整抽余油或其他再加工生产的6号抽提溶剂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植物油浸出 工艺中作抽提溶剂用。 2 引用标准 GB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 18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 1885 石油计量换算表 GB 3209 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测定方法 GB 3555 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测定法(赛波特比色计法) GB 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 11136 石油烃类澳指数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ZB E30 005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ZB E30 007 重整原料油及生成油中C-C芳烃含量测定法(色谱法) SY 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3 技术内容 3.1 产品质量等级 本标准所属产品按质量分为一级品和合格品二种等级。 3.2 技术要求 注:1)将试样注入100mL的玻璃量筒中,溶液透明并无可见的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及水时称“无”,反之则称“有”。 2)油渍试验方法:将溶剂油蒸馏试验的残留物,用小滤纸滤入干净的试管或量筒中,用吸管取其滤液往清洁滤纸上滴3滴,在室温下(20±3℃ )放置30min,如滤纸上没有油渍存在即认为合格。 3.3 安全要求 本产品不允许含有四乙基铅。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及交货验收按ZB E30 005进行。5 取样 取样按GB 4756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兰州炼油化工总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荣熙。 本标准参照采用日本工业标准 JIS K 2201-19803号工业汽油(豆油抽提用汽油)中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 1669-96)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一级品 合格品 馏程: 初馏点,℃ 不低于 98%馏出温度,℃ 不高于 60
85
60
90 GB 6536 芳烃,% 不大于 1.5 报告 ZB E30 007 密度(20℃),kg/m3 655-681 - GB 1884或GB 1885 溴指数 不大于 1 000 - GB 11136 色度,号 不不于 +25 - GB 3555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不大于 3 - GB 3209 硫含量,mg/kg 不大于机械杂质及水分1) 120无 500无 SY 2506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1 1 GB 5096 水溶性酸或碱 无 无 GB 259 油渍试验2)n - 合格 ?
号溶剂油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直馏馏分、铂重整抽余油或其他再加工生产的号抽提溶剂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植物油浸出 工艺中作抽提溶剂用。 2 引用标准 GB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 18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 1885 石油计量换算表 GB 3209 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测定方法 GB 3555 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测定法(赛波特比色计法) GB 475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GB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 11136 石油烃类澳指数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ZB E30 005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ZB E30 007 重整原料油及生成油中C-C芳烃含量测定法(色谱法) SY 2506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3 技术内容 3.1 产品质量等级 本标准所属产品按质量分为一级品和合格品二种等级。 3.2 技术要求 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及交货验收按ZB E30 005进行。5 取样 取样按GB 4756进行,取2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