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探究.docVIP

有关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探究

有关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探究 1、引言; 对现代河流沉积研究最早起源于19世纪, 但真正对现代河流沉积的广泛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召开的第二次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再次促进了现代河流沉积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河流沉积学研究成果及着作。几十年来,通过河流沉积学的研究,人们已归纳出了曲流河、辫状河及网状河的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演化模式,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已普遍被接受,虽然这些模式已成为对比和认知古代河流沉积体的一个标准框架,但由于河流沉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用一种模式囊括古代众多复杂的河流沉积过程。特别是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经典的河流沉积模式已满足不了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需求,正如J D Collinson指出的那样“很多实例的广泛经验,比之有限数量高度提炼过的相模式知识,似乎是解释新例子的更好基础”。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它以嫩江大马岗沉积体为例,揭示了一种复杂的河流复合沉积模式和沉积层序,为地下河流相地层的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以借鉴的依据。; 2、地质概况; 嫩江发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端的伊勒呼里山,流经内蒙古、黑龙江两省区,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境内汇入松花江,全长约870km, 流域面积为2.2×108m2 。该流域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海西褶皱带东南边缘松嫩中断(坳)陷带的西部(图1) 。 嫩江上游河段位于大小兴安岭山区,河道大多呈“V”字型,以切割侵蚀为主,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中下游河段位于广阔的松嫩平原区,河道宽阔,呈“U”字型,多蛇曲,以冲积沉积为主,属于平原河流,大马岗段处于该河段上。; 3、嫩江大马岗沉积体沉积特征及岩相类型; 3. 1 沉积特征; 通过对大马岗河流沉积体九个探槽剖面、十九个探坑(图2)的细致观察及描述,发现大马岗沉积体主要由三种类型沉积物组成:砾质沉积、砂质沉积及泥质沉积,并以泥质沉积为主,按其沉积的岩性、颜色、粒度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大马岗沉积体由下至上共划分为10个层,分别用N10—N1表示[15 ],具体沉积特征如下(图3):; N10:黄褐色粗砂质细砾沉积,受探槽剖面限制,在最深探槽处该层厚1.4m仍未见底。其砾石成分混杂、大小不一,分选、磨圆差,最大直径为14cm,最小为0.2cm,一般2.5~3.0cm。; N9:白灰色或灰白色含粉砂泥或纯泥, 厚30~150 cm。具水平层理, 富含植物根。; N8:为褐色粉砂质泥,厚0~190m, 富含植物根及铁质。在工区内发育不全,仅在探槽III及探槽VIII 南部见到,向工区北部逐渐尖灭。; N7:灰黄色粉砂质细砂与白灰色粉砂质泥互层沉积,厚0~392 cm。细砂单层厚3~4cm,具小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富含植物根、铁质及碳屑。粉砂质泥单层厚3~4cm,发育波状层理。; N6:黄色中砂质细砂,厚40~470cm。层理发育,主要发育的层理类型有:大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小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同沉积变形层理及波状层理等。; N5:灰褐色粉砂质泥,厚94~254cm ,富含植物根、铁质、钙质及碳屑,局部见钙质结核及团块。; N4:灰黄色粉砂质细砂与黄灰色粉砂质泥薄互层沉积,厚30~204cm。单砂层厚2~8cm,泥质层单层厚3~4 cm;砂层内具波状层理,富含碳屑及植物根。; N3:黄灰色泥质粉砂,厚0~210cm,发育波状层理,富含植物根、碳屑及钙质结核。; N2:黄色细砂质粉砂,厚20~204cm,发育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富含植物根、铁质及钙质。; N1:灰黑色粉砂质泥,厚10~298cm,富含植物根,近地表已被土壤化。; 3. 2 岩相类型; 岩相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类型及其沉积构造的综合,相当于沉积能量单元,按照Miall [3, 16]提出的河流相岩相分类方案,结合大马岗河流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在大马岗嫩江现代沉积体内共划分出16种岩相类型, 即:块状层理细砾相(Gm )、大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细砂相(St1)、小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相(St2)、同沉积变形层理细砂相(Ssd)、小型高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粉砂相(Ft)、平行层理细砂相(Sh)、板状交错层理细砂相(Sp )、反向交错层理细砂相(Stcb)、波状交错层理细砂相(Shcs)、波状层理细砂相(Sw )、薄层状粉沙质泥与细沙互层相(Sm )、微波状层理粉砂相(Fw )、块状层理泥质粉沙相(Fm )、水平层理泥相(Fsc); 块状层理粉沙质泥相(Mm ) 及土壤层相(Mpr), 各岩相具体特征见表1,其分布特征如下。; 表1 嫩江大马岗河流沉积体岩相类型及其特征; 序号 岩相代码 岩nbsp; 相 岩nbsp; 性 沉积构造 沉积环境; 1 Gm 块状层理细砾相 粗砂质细砾 块状层理,颗粒支

文档评论(0)

ailuojue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