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扬州慢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扬州慢专用课件

* 他没有苏东坡的豪迈旷达,也没有辛弃疾的英雄气概。一个白衣词人,一个江湖雅士,无一官半职,却情系山河。我们结识了一位江湖雅士,真是太荣幸啦!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吧!音乐欣赏《扬州慢》,MUSIC! 最爱是扬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别》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走 进 《扬州慢》……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掌握情景交融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途中所见,写作缘由及主题。 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因此,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此词作于1176年,时作者22岁。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2.要求: 感知文意、正音释词、体味意境。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思考:作者在小序中说此时是冬至,这句却又说“过春风十里”,这样写是否矛盾? “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这句虚实结合,同时进行对比,一边繁华热闹,一边萧条冷落。表现出战后扬州的荒凉破败。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伺欲渡长江,扬州遭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