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下第五、六单元主观题供参习
与朱元思书
1、文章第一段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作用是什么?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美景,总领全文。
2、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3、第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山的?又分别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方法?
视觉:以动写静,使静态的山在动态描写中被赋予无限的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突出山之奇。
听觉:以动写静,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特点:山高树多景美
4面对这样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6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从视觉来写: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五柳先生传
1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否定句)的作用: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叹赏他的与众不同,也使文章生动诙谐,引人入胜
2形象
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气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的形象。
3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结论: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著文章。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文章起笔交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目的是什么?答:(1)暗示五柳先生是个真正的隐士,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连籍贯也不为人知。(2)这也是作者陶渊明对当时封建社会重视门第之风的蔑视。显示出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
2、“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人才(被埋没摧残、怀才不遇明主的人才)
伯 乐——识才之人(让人发挥作用的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就揭示全文论点,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5意图:揭露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
6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具有是什么的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我认为在当今社会,千里马更加重要,社会需要人才,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没有了人才,世界将会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