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娘子形象及其流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白娘子形象及其流变

论白娘子形象及其流变.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总第148期) 论白娘子形象及其流变 〔日〕中田妙叶 摘要白娘子是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女主人公,据论证,故事源于南宋的话 , 到明清,逐渐趋于完善。文章从白娘子形象演变及其意义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本讨 关键词白娘子故事演变理想 作者中田妙叶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邮编100871 一、以白娘子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 《白蛇传》是一部美丽的民间传说。根据明代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记载,早在 南宋时代民间曲艺已经开始讲述这个故事。①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锋 塔》,很可能是根据宋人平话修改增饰而成。傅惜华氏云:“从这个话本内容,一些有关历史地理 的问题,而与宋人史藉施愕的淳佑临安志,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书所记载 的,比勘印证起来,另一方面再从这个话本的‘说话,的风格研究起来,都可以证明它就是那南 宋时代所流行的话本,因此,雷峰塔的话本,可以认为是现存的《白蛇传》故事中最古老的作 品。”② 虽然白蛇迷惑男人的故事早已出现在唐人志怪《李黄》中,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仅有少 数情节与《李黄》相似,比如《李黄》的“白蛇娘子”和“青服老女”都是妖怪,这也许就是白娘子和 青青的前身。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中国最早的白娘子故事是明代嘉靖年间洪鞭《清平山堂话本》(即《六十 家小说}))收录的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这篇作品中的男主角是奚宣赞,名字与许宣相近。白 衣妇人是白蛇的化身,最后被法师镇压于湖内石塔下,与后来的白蛇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的 故事有明显的一脉相承关系。 明代嘉靖年间杭州流行着一种叫做“陶真”的讲唱艺术,由男女盲艺人,一边弹琵琶,一边 说唱古今小说、平话,它的曲目中就有《雷峰塔》故事。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包含着游湖借伞、订盟赠银、庭讯发配、远方成亲、赠符逐道、佛会 改配、重圆警奸、化香渴禅、遇赦捉蛇、付林合林等情节。白娘子、许宣等主要人物形象,与《西湖 三塔记》大不相同。白娘子是一个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蛇仙,只是未脱尽娇气,整个形象处于从 丑到美的转化过程中。许宣乃是庸俗的小市民,胆小怕事。在白娘子故事的演变中,这个话本 具有重要作用。 ①“杭州男女替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以觅衣食 霓峰塔 卿俄 ,双鱼扇笔记……”。潘江东著《白蛇故事研究》( 傅惜华编《白蛇传集》,上海出版公司,1995年,第 , 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尽汁京遗俗也。……若红连、柳翠、济 上),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第1版,第27页。 1版,第1页。清初古吴墨浪子编辑的《西湖佳话》卷十五《雷峰怪绩》,继承《警世通言》而稍作增饰。《通 言》中诸多不合理的情节,于《西湖佳话》中已见改善。①另外,嘉庆十一年刊本《雷峰塔传奇》, 光绪十九年铅字排印本《增像义妖全传图咏》等,都是讲述白娘子故事的章回小说。 明代陈六龙第一次把白娘子故事搬上戏曲舞台。《远山堂曲品、具品、雷峰》条云:“相传雷 峰塔之建,镇白娘子妖也。以为小剧,则可;若全本,则呼应全无,何以使观者着意?且其词亦欲 效擎华赡,而疏处尚多。②”从祁彪佳的评语看来,陈六龙《雷峰塔》的内容没超过《白娘子永镇 雷锋塔》。这个作品到清代已经失传。 于今可见的白蛇故事戏曲作品,以黄图秘的看山阁刊本《雷峰塔》传奇为最早(以下简称黄 本)。黄图秘,字容之,号蕉窗居士、守真子,松江人。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雍正间任杭州 同知,后改街州同知。他编写的《雷峰塔》刊行于乾隆三年(1738),可能是直接根据《白娘子永镇 雷峰塔》话本改编的。黄本是现存《雷峰塔》传奇的祖本。 因为黄本不完全适宜于舞台演出以及观众的要求,很早就消失于舞台。民间艺人则对这个 剧本不断加工改编,其中陈嘉言父女的改本中,增加了《产子))((祭塔》诸出。这一改本仅有传钞 本流传。今传陈嘉言父女本,仅存《雄黄阵》三出而已。③到乾隆时期,出现了梨园旧钞本《雷峰 塔》和水竹居刊本。梨园旧钞本(以下简称旧钞本)是乾隆时期昆剧搬演之底本。阿英云:“尽旧 钞本虽同出陈氏父女一源,以扮演者各有改动,亦极不一致也。”④它流行时期“约在乾隆初年, 而和黄图秘本的演出时间是距离很近的。”⑤民间艺人对原有剧本作了重大的改动,增加了《端 阳》、《求草》、《救仙》、《水门》、《断桥》、《指腹》、《画真》、《祭塔》、《做亲》、《佛圆》等情节。 水竹居刊本《雷峰塔》,刻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方成培整理修改本。方成培,字仰松, 号帕云,新安人。当时乾隆皇帝南巡,为了供皇帝欣赏而选择了《雷峰塔》传奇(徐坷《清稗类 钞》)。方成培认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