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症骨结构力学特性0
骨质疏松症骨结构力学特性
黄公怡
北京医院骨科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
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1.3亿,占人口总数10%
中国40岁以上汉族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12.4%(男8.5%,女15.7%)
全球2亿人罹患骨质疏松症,占全球常见病第六位.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续)
骨质疏松性骨折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20%
WHO预测2050年全球半数以上妇女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
全球性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与相关骨折的患病率将持续增高,已成为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全身性骨骼系统退行性变
骨量的减少}
骨微结构破坏}骨的物理性能降低
骨折易感性增高
骨的”质”与”量”
骨量Quanlify,骨的数量或容积
骨质Qualify,骨的微构筑`骨胶原`基质矿化微骨折的修复
骨的微构筑(nlicroarchtecture)
小梁粗细
小梁密度
小梁空间分布
小梁间连接
骨的构建
骨骼大小`形态是物种进化中,遗传与变异形成的遗传基因可决定的
生长发育期及成人期,基因可变应力和环境因素修饰,对骨骼发育`生长产生影响
生长发育早期,骨骼对应力负荷最敏感,骨骼以改变形态`体积和结构完成骨的构建,适应负荷需要
以最少的骨材料构建最佳的力学构筑(椎体`管状骨).
骨的重建(Remodeling)
位于内`外骨膜之间的骨组织,自身不断更新与再建.更新率18%/年
骨的改建过程受生物学与力学法则的调控.
骨质疏松的骨退化现象除了生物学因素导致骨量丢失,骨质下降外,也与骨骼的内`外力学环境变化相关.
骨结构形态及三维空间排列,反映骨组织对力学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骨质疏松症皮质骨结构特点
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大
皮质骨表面空隙率增加
皮质骨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结构特点
陈旧骨清除新生骨形成
骨膜下小梁骨骨吸收活跃
骨吸收陷窝平均深40-60um(小梁厚度1/3)
小梁变薄,穿孔,断裂,缺损,数量下降
小梁间连接结构破坏
微骨折修复能力下降(断裂,缺损)
松质骨皮质骨——》高速骨转换——》骨量丢失——》微骨折——》微结构破坏——》骨质的降低——》脆性增高——》骨折危险增高
骨质疏松症骨量丢失特点
骨丢失》骨重建,总骨量下降
性别,年龄间的差异
皮质骨与松质骨的差异
不同应力载荷部位间的差异
骨的力学特性
坚硬性,(硬度或刚度)
韧性,(弹性)
吸收能量
骨的物理性能的力学指标
骨强度(strength),骨组织对抗发生断裂的能力,骨能承复的极限应力。
骨硬度(stiffness),又称骨刚度,是骨对抗变形的能力。
脆性(Brittleness),应力(s)-应变(e)曲线中,曲线位移的宽度。
弹性换量(Elastic Modulus,E),或称扬氏模量。应力(s)-应变(e)曲线中,线性相关曲线的斜率,反映骨硬度。E=S/E
骨物理性能的力学指标(续)
应力(stress),骨标本单位面积承受的载荷值。1Mpa=1N/mm2
屈服应力(Yield stress),骨出现永久性损伤的应力。
极限应力(Ultimate stress),骨骼发生断裂所承受的应力。
应变(strain),应力载荷下骨标本长度变化与初始长度的比值。
屈服应变(Yield strain),屈服应力作用下骨的应变。
极限应变(Ultimate strain),极限应力作用下骨的应变。
骨量与骨强度
骨密度(BMD)与杨氏弹性模量(E)相关系数r=0.82
骨密度(BMD)与骨强度相关系数r=0.79
BMD下降——》骨强度下降——》F*风险增高
BMD与骨强度不完全性线性关系:骨小梁BMD比骨皮质低6%,骨强度比后者低20%
骨量决定了骨强度的70%——80%。
骨的质与骨强度
骨的组成:骨基质,骨细胞,滋养血管系统。
骨基质有机成分:I型胶原(2-a1,1-a2三个多肽链组成的螺旋结构占90%);非胶原蛋白(包括骨钙素)占10%。
无机成分:羟基磷灰石,分布于小梁骨与板层骨的基质内。
成骨细胞分泌胶原,在细胞间隙中矿化形成骨的微结构。
骨的质决定了骨强度的20%——30%/10%——52%。
骨基质矿化质量:
决定松质骨强度的30%——40%
决定松质骨硬度的20%——40%
作用于骨的应力
静感应力——作用于骨骼的人体自身重力的反作用力,及为保持躯体平衡,肌肉对骨骼产生的张应力及压应力。
动感应力——运动和劳动中外加的或外在的应力载荷。
骨的韧性《——基质胶原蛋白
骨的硬度〈——基质的矿化程度
刚度与弹性〈——基质骨矿含量
脆性骨折发生因素
骨骼本身的退化,物理性能降低
损伤机率增高:神经系统反应,协调功能降低
感受器功能减退:视觉,听觉
运动系统(肌肉,骨骼,关节)功能减退
骨强度的时间依赖性(Time-Dependent)
30岁以后,男,女二性骨强度均下降
绝经妇女,骨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