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选修1百日维新
戊戌維新的重要人物 戊戌維新的重要人物 戊戌維新的重要人物 戊戌維新的重要人物 戊戌維新出現的背景 自強運動之經驗:甲午戰敗,標誌著洋務運動失敗,列強繼而劃定勢力範圍,朝野之士醒悟國家仍然積弱,遂再鼓吹變法,挽救危亡。 戊戌維新出現的背景 日本明治維新之借鏡:日本經明治維新,效法西方政、軍制度,20年間轉弱為強,打敗中國,擠身列強,國人於是引為借鏡,效法日本進行全面改革。 戊戌維新出現的背景 西方文化之輸入:洋務運動之後,翻譯西書、出國留學者漸多,他們把西方思想帶入中國,如嚴復譯《天演論》,介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啟迪國人的思想,對推行西化有很大幫助。 戊戌維新出現的背景 知識份子之推動:康有為在簽訂馬關條約時,即發動「公車上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再戰」,甲午戰後,創學會、辦報章,力倡變法之利,使維新運動日趨成熟。 戊戌維新出現的背景 德宗決心改革:德宗親政以後,眼看朝政日非,外患日亟,因此不惜冒與慈禧太后決裂之險,起用康梁等人,實行變法。 戊戌維新的內容 政治方面:裁冗官及閒散衙門,廣開言路,鼓勵人民上書言政。 國防軍備:變通武舉,改試槍炮;裁減綠營,軍隊改習洋操;推行保甲,實行徵兵。 戊戌維新的內容 經濟實業:開辦銀行,設礦務局,設工農商總局及各省商會,改良手工業及農業。 戊戌維新的內容 教育人才:廢八股,改試策論;改學制,籌辦京師大學堂,設新式學校,兼習中西學科,培養人才。 戊戌維新的內容 文化方面:設譯館翻譯外書;准許自由辦報。 戊戌政變 戊戌維新前,慈禧太后表面上讓光緒帝皇親理政事,退居頤和園「安養」,但實際上還掌握實權,尤其是京師附近軍隊由親信榮祿掌管。 1898年6月11日,戊戌維新開始後,保守大臣不滿新政者日多,紛紛請慈禧太后出面干預。 慈禧先廢光緒老師翁同龢,再把親信安插在重要部門,並命他們消極地抵制新政。 戊戌政變 康有為勸光緒遷都上海,遠離慈禧。激怒了慈禧。 榮祿獻計在慈禧與光緒往天津閱兵,期間發動兵變,廢黜皇帝。不料被光緒悉破。 光緒等亦想發動兵變,譚嗣同往天津勸袁世凱出兵捉拿慈禧。但袁世凱往向榮祿告密。 戊戌政變 1898年9月21日,慈禧返回紫禁城,幽禁光緒,逮捕維新派人物。又下召除京師大學堂外,其他新政一律廢行。史稱戊戌政變。 政變後,康有為逃到香港、康有為逃到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楊深秀、楊銳、劉光第、林旭六個變法主要人物被斬,後被尊為「戊戌六君子」 戊戌維新失敗的原因 主持者康有為、梁啟超,既為漢人,且官小權輕,不能左右大局,德宗又無實權,守舊大臣亦因自身之利益與新政相抵觸,而敵視變法。 維新乃全盤改革,特重西洋政制及教育,推行立憲,損及滿族權位,激起滿族親貴之反對;裁撤冗官,被受各級官員所反對;廢除科舉,士人更群起反對。 戊戌維新失敗的原因 維新運動,牽涉層面極大,但推行太急,未能循序漸進,穩定根抵,守舊大臣勢力反擊下,新政全然失敗。 戊戌維新的影響 促進革命運動:維新失敗,國人知不推翻滿清,不足以救國圖存,故多趨向孫中山先生之革命運動。 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因恨外人庇護康、梁,又干預帝室之廢立,遂利用義和團排外,釀成八國聯軍之禍。 革新思想文化:康梁事後於海外鼓吹新政,介紹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對中國思想及文化之改革,有重大影響。 * 第4课 百日維新 1898 1830 1911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英法聯軍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1900 洋務運動 甲午戰爭 勢力範圍 戊戌維新 康有為,廣東南海人,有才氣,四次考科舉不第,但仍然在廣東開學堂傳播改革思想。著有《孔子改制考》、《俄彼得大帝政變考》,光緒皇帝看過後深被感動,決意變法。 梁啟超,廣東新會人,聰明勤學,八歲時已讀完四書、史記等古籍。後來拜康有為老師,深受變法思想影響,與康有為一同鼓吹改革,時人並稱兩人「康梁」。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聰明博學,但屢試不第。相信「康梁」變法主張,推動變法。曾勸袁世凱率兵逮捕慈禧。戊戌政變後,被清廷通緝,不肯逃走,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從容就義,為「戊戌六君子」之首。 袁世凱,湖南項城人。考科舉不第後從軍,投身李鴻章的淮軍,因才幹被李鴻章賞識。1884年率兵入朝鮮,平定甲申之變,此後十年代表清朝管理朝鮮事務,以一人之力對抗以日本為首的帝國主義。甲午戰後,被命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戊戌維新時傾向維新派。在戊戌政變時卻出賣光緒,協助搜捕維新人士。 提示:從這次改革「維新」的命名,可看到主持人物以日本為學習對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