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第八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
本章考点: 1.治疗药物代谢与监测 (1)药物在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 (2)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3)影响血药浓度主要因素与药物效应 (4)临床上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和临床指征 2.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1)标本采集时间与注意事项 (2)常用测定方法种类及原理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应用一定的分析技术测定体液中药物的浓度,以药代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和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使临床给药个体化,科学化、合理化。 无论是药物的治疗作用还是不良反应,从本质上说都是通过药物和靶位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药物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后,虽然血液和靶位的药物浓度往往并不相等,但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间存在相关性。故检测相对易采集的血药浓度,替代心、脑、肾等难以取样的靶位药物浓度的可行性基础。 一、药物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 给药途径: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舌下给药、皮肤给药。 药物在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有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主要过程。 对于非静脉注射、滴注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肤给药等都存在药物吸收机制,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促进扩散等作用。 (一)药物吸收 1.概念: 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通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药物吸收受生物因素(胃肠道、pH、吸收表面积)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常数、溶解速度、药物颗粒大小、多晶型) 药物剂型 附加剂的影响 (二)药物分布 1.概念: 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各组织间的细胞膜屏障分布到各作用部位的过程。 2.影响药物分布因素: (1)药物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该组织的血流量和膜通透性。 (2)药物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对毛细血管和体内各生理屏障的通透性、以及药物与组织间的亲和力等。 体内药物与蛋白的结合通常是可逆的,体内也只有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理作用。 药物分布对药物药效作用的开始、作用强度、持续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三)药物转化 是指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变为另一种不同活性物质的化学过程。(生物转化过程) 1.意义: 生物转化提高药物极性和水溶性,使大多数药物失去药理活性,有利于药物的排出体外。 2.反应: 第一相反应是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 第二相是结合反应。 3.部位: 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另外,胃肠道、肺、血浆也有部分的生物转化作用。 在肝功能损害时,主要影响药物的体内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具有双重作用。 对胃肠道途径给药会出现首过作用。 (四)药物排泄 指药物分子从组织反扩散到血液循环后,通过肾、肺、皮肤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取决于生物转化和排泄。 肾脏是多数药物的排泄器官,增加尿液的碱性。有利于酸性药物的排出, 影响药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因素是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 在药物动力学中,生物转化与排泄两过程的综合效果叫消除,分布与消除过程通常称为处置。 二、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速度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是用数学模型和公式研究体内药物。 1.吸收速度常数(Ka) 表示药物在使用部位吸收入大循环的速度。 Kα值增大,血药浓度的峰值也升高,但峰时减少。 2.吸收分数(F) 表示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与所用剂量的比值。 静脉注射的F=1;口服或肌肉注射的F≤1,口服时,F值与饮食、服药时间有关。 3.表观分布容积(V) 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 静脉注射时,V=剂量(D)/C;V值增大,药物浓度下降,二者呈反比关系。 4.消除速度常数(K) 表示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机体能消除药物的固定分数或百分数。 即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体内初始药量的比值。由药物代谢与排泄过程决定 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K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K值增大,药物消除增快,血药浓度下降。 5.生物半寿期(t0.5) 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每种药物的半衰期不同. 超短半寿期是t0.5小于1小时; 短半寿期是t0.5为1~4小时; 中长半寿期是t0.5为4~8小时; 长半寿期是t0.5为8~24小时; 超长半寿期是t0.5大于24小时。 三、影响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与药物效应 影响药物浓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方面和机体方面的因素: 1.药物方面 生物利用度(药物被吸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