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重点专利技术分布
一、前言
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因素是车载动力电池的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相对落后。电池管理系统是在使用过程中检测电池能量的消耗量并预测电池剩余电量的综合性电子控制系统,此外,它还具备故障诊断、短路保护、显示报警及实时监测电池运行状态参数等功能。
电动汽车可以根据参数运算及判断结果对电动汽车的运行工况进行智能调节。
随着近几年电动汽车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不断升温,国外一些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和蓄电池生产厂家针对各种电动汽车电池做了大量研究及试验,构建出了各自的数学模型,成功地开发出各自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典型的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EVI”型电动汽车上应用的电池管理系统;美国Aerovironment 公司研发的Long-Life Battery using Intelligent Modular Control System(通常称为smartGuard 电池管理系统);德国MentzerElectronic GmbH 和Werner Retzlaff 研发的BADICHEQ 电池管理系统和BADICOaCH电池管理系统; 德国B.Hauck 设计的BATTMAN系统;美国AC Propulsion 公司开发的名为BatOpt的高性能电池管理系统。
我国在“十五”期间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门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已与国外水平较为接近。经过近五年来的重点开发和研究,一些电池管理系统研究项目已经应用到电动车辆的实际运营中。我国多个地方政府也积极将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列入地方产业化发展规划中。此外,电动车辆快速发展和实际运营测试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
二、电池管理系统重点专利技术分布
本部分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重点技术进行阐述,重点分析了技术分支的技术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重点专利技术的发展趋势,给出发展建议。
本部分的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 是基于1985 年以来的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得到的。考虑到技术的发展和专利的时效性等问题,仅对1990 年至2009 年的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分析。
(一)驱动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系统
检索得到这一技术方向申请专利共61 篇。该技术方向可进一步分为充电装置(占46%)、分布式控制(占20%)和充电平衡控制和稳压(占34%)三个子方向。
其中,充电装置子方向需求最旺盛,研发热情也最高,与此相关的充电平衡控制和稳压子方向申请数量也比较多,而分布式控制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对最少。代表性专利申请如CN200944532Y。
在充电装置技术子方向, 已经被美国的DALLAS SEMICONDUCTOR 和日本的DENSO等公司在硬件设计方面领先,我国电动汽车行业今后的突破主要在提高充电效率和能源转化率以及软件控制方向上。此技术方向又包括充电电路结构、驱动起动用的充电装置、以结构简单和低成本为目标的充电装置、重点在于充电装置的充电方式以及提高充电效率和能源转化率五个子方向。
在充电平衡控制和稳压技术子方向,技术方案多体现在旁路电路设计方面,而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在这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分布式控制技术方向是近年新兴的研发方向,其难点在于控制的稳定性和实现成本。我国目前具有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生产成本,因此如果在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必能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领域中做出相当的成绩。
(二)电池充电方法
检索得到电池充电方法技术方向申请专利共21 篇。该技术方向可进一步分为根据电池端电压的值判断充电进程的方法(占62%)和其他方法(占38%)两个子方向。代表性专利申请如CN101346636A。
电池充电方法的领军企业以日本SONY、TOYOTA 等公司为代表。由于电池充电方法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因此本文建议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科研院所或者大型的电动汽车企业对此给予关注。
根据电池端电压的值判断充电进程的方法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的方法。我国南客、比亚迪等公司在此方向具有一定的实力。目前,该方向的研究趋向边缘化,即趋向于对现有技术的细节做出种种改进。其他方向一般是出于另辟蹊径考虑而做出的,这些非主流的技术方向目前距离大面积推广应用还存在相当差距,有些甚至仍然停留在实验室环境中。
(三)充放电安全保护
电池充放电安全保护技术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检索得到申请专利共16 篇。该技术方向进一步分为通过对充电时电池的端电压检测实现保护方向(占56%)和依据非电压参数方法方向(占44%)两个子方向。代表性专利申请如CN101431245A。
通过对充电时电池的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