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2.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4.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2.讨论法: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课文下面的注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仍依稀可见,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侧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看看先生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我们定将受益匪浅。 二、介绍背景:观看视频——《无声的中国·三一八惨案》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在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上,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是由学生会组织上街的,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畅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当来到铁狮子胡同附近时,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队向清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打死打伤200余人,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张静淑和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再次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 三、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1.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注意各标题之间的联系。(放朗诵视频,让学生带着自己已往的经验,采用边听边勾画、做标记的方法初步疏理文章的整体思路) (1)思考: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2)提问: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由 (3)提问: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直义。 2.文脉梳理 (一)纪念动机:一.写作缘由 二.写作目的 (二)纪念内容:三.回忆交往 四.请愿经过 五.死难现场 (三)纪念意义:六.经验教训 七.死难意义 四、具体分析每部分的思路 第一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侧重悲痛的回忆和哀悼 ①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者。 ②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第二部分: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侧重愤怒的揭露和控诉 ③生平事迹:女师大风潮 赁屋授课 ④遇难经过:欣然请愿 三·一八惨案 ⑤讽刺暴行:“伟大” “伟绩”“武功” (反语) 第三部分:议论“三·一八”惨案教训和深远意义——侧重探求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⑥总结教训:煤的类比——不宜用请愿这种斗争方式 陶潜的诗——青山埋忠骨有亲人友人哀悼亦足矣 ⑦热情讴歌赞颂:出乎意料——当局者竟这样凶残 流言家竟如此下劣 中国女性如此从容 惨案意义——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鼓舞人们前仆后继 五、课堂小结 全文共七节,可以归并为三部分。思路的起点是文本的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叙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