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2012·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eq \b\lc\{\rc\ (\a\vs4\al\co1(出为川东道,结为婚姻))
B.eq \b\lc\{\rc\ (\a\vs4\al\co1(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eq \b\lc\{\rc\ (\a\vs4\al\co1(灾民赖之无失所,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eq \b\lc\{\rc\ (\a\vs4\al\co1(澍毅然以身任,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为”“之”“所”“以”四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担任;第二个“为”也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指江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住所;第二个“所”与“经”组成所字结构,指经过的地方。D项都是介词,用。
2.(2011·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其智能亦自可
韬语其妻曰……
A.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B.
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C.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D.
答案 B
解析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代指罗提督;C项“之”均是代词,他,也是指罗提督;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快要。B项分别为:介词,凭借,靠着;连词,相当于连词“而”的用法,表顺承,不译。
3.(2010·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eq \b\lc\{\rc\ (\a\vs4\al\co1(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
B.eq \b\lc\{\rc\ (\a\vs4\al\co1(利为彼有,宜为报仇))
C.eq \b\lc\{\rc\ (\a\vs4\al\co1(降家皆为上所杀,几为所误))
D.eq \b\lc\{\rc\ (\a\vs4\al\co1(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答案 B
解析 A项“之”均为代词,代指居庸关。B项“为”分别为: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C项“所”均是助词,与前面的介词“为”配合,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于”均为介词,在。
4.(2009·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eq \b\lc\{\rc\ (\a\vs4\al\co1(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eq \b\lc\{\rc\ (\a\vs4\al\co1(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eq \b\lc\{\rc\ (\a\vs4\al\co1(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eq \b\lc\{\rc\ (\a\vs4\al\co1(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答案 D
解析 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祈使语气。B项第一个“之”,代词,他们,代逃兵;第二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介词,凭;第二个“以”,连词,来。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然。
1.广东《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如何理解《考试说明》中的“常见文言虚词”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在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即考查常见用法。具体为: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时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②避免文言虚词使用范围较小且较难理解的特殊用法。二是“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总之,要熟记常见的文言虚词,并掌握随文定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作出合理的推断。
3.高考考查文言虚词常用题型有哪些?广东卷的考查题型有何特点?
答案 高考考查虚词,有三种题型:①单一型(一道题中只考查某个文言虚词的用法);②复合型(将八个文言虚词配对成四组,区别它们在各组中的意思)。③译文型(不单独设题,而是将它放在翻译中落实)。
广东卷考查虚词,选择的是第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