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报告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oc

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报告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报告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报告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报告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翟健 周立宁,庄晓萌,蔡雄,吴东 吴孟超 作者单位: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肿瘤综合科,上海 200438;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血液科,上海 200438 【关键词】 肝肿瘤;假性淋巴瘤;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 肝脏假性淋巴瘤(pseudolymphoma of liver)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病理上主要由大小比较一致的淋巴细胞构成,细胞无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中间有生发中心,由T、B细胞混合构成,提示为多克隆性病变。目前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间共诊治肝脏假性淋巴瘤3例,现结合本组资料及有关文献,对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例1:女,76岁,因上腹部疼痛10 d入院。MRI检查见肝左叶下缘可见一异常信号灶,T1W1为低信号,T2W1为略高信号,边界较清楚,约7 cm×5 cm×6 cm,动态增强早期见病灶轻度异常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相对低信号,后期可见环形包膜强化。诊断为:肝左叶占位灶,考虑为肝癌。B超:肝左外叶可见5.18 cm×6.35 cm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回声尚均。CT:平扫见左外叶约4.6 cm×7.6 cm的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占位病变,突出于肝轮廓外。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诊断:肝左外叶恶性占位可能性大。AFP、CEA、CA19-9均为阴性。乙肝三抗中抗-Hbe、抗-Hbc阳性。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正常。于2004年11月11日行左肝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10 d出院。   例2:女,48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3 d入院。检查B超提示肝左外叶可见3.9 cm×2.86 cm的低回声区,边界可辨,内回声尚均。检查AFP、CEA、CA19-9均为阴性。乙肝三抗均阴性。血常规以及肝功能正常。于2003年7月17日行左肝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9 d出院。   例3:男,46岁,于2003年3月起出现左上腹隐痛不适,行MRI检查提示肝左叶上段1.0 cm×1.2 cm病灶,考虑局灶性结节增生可能,建议随访排除小肝癌。后患者定期检查MRI,发现肿块有增大趋势,于2006年2月查MRI示肝左内叶大小4.0 cm×2.0 cm病灶,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延迟无明显退出,边界清。考虑肝胆管细胞癌可能(见图1)。既往患者有乙肝病史6年。检查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阳性。血常规、肝功能正常,AFP、CEA、CA19-9阴性。B超提示肝左叶见3.74 cm×2.9 cm略强回声区,边界尚清,内回声均匀。患者于2006年2月27日在全麻下行左肝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10 d出院。 2 病理情况   例1:巨检肝脏标本14 cm×11 cm×7 cm,可见灰白色肿块8.5 cm×8.0 cm,位于肝表面,无明显包膜,肿瘤有少量出血坏死。镜检:肝脏病灶以大小较为一致的淋巴样细胞构成。其中含有多量胆管样结构,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病灶内夹杂肝组织,病灶周围无包膜,呈多灶性分布,余肝无假小叶结构,汇管区无炎细胞浸润,网染(+),AB染色(-)。诊断为:肝假性淋巴瘤(左)。免疫组化结果:ALK(-),Hep-1(-),HbsAg(-),CK18:散在胆管(+),CK19:散在胆管(+),CD34(+),P53(-),pCEA(-),CA19-9(-),HbcAg(-),HER(-),PCNA(+/-),VI(-),CD68(-),Bcl-2(-),LCA(+),CD45RO(+),CD20(+)。PCNA染色提示病灶内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无异常增高,并且有T、B细胞混合构成,提示为多克隆性病变,结合组织学表现,符合肝假性淋巴瘤。   例2:巨检肝脏标本6 cm×5 cm×3 cm,可见灰白色肿块3.0 cm×2.5 cm,无包膜。镜检:肝脏病灶以增生的淋巴细胞构成,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形,细胞无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病灶内可见残留小胆管,周围无包膜,与肝组织分界清,汇管区无炎细胞浸润,网染(+),AB染色(-)。诊断为:肝假性淋巴瘤(左)。免疫组化结果:VEGF(-),Hep-1(-),HbsAg(-),CK18(+),CK19(+),CD34(-),P53(-),pCEA(-),CA19-9(-),Bcl-2(-),LCA(+),CD45RO(+),CD20(+)。   例3:巨检肝脏标本7 cm×5 cm×2 cm,可见灰白色肿块3.5 cm×2.5 cm,质地韧,无包膜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