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语殊》2专用课件
* *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使。”③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⑤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⑥汝识之乎?噌弘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⑩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汉语语音的演变 吐蕃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 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可以解燕国之患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如:虎──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如:照──照耀;赠──赠送, 弃──抛弃;粹──纯粹。 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臾、仓皇(叠韵关系)。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词语的词义变化 (2)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闻” 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 3、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①沛公居山东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颜色不少变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⑥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行李 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因为 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举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3、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三、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