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朝闻道集》 一位百岁老人的思想火花(图)供参习.doc

《朝闻道集》 一位百岁老人的思想火花(图)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朝闻道集》 一位百岁老人的思想火花(图 【作者小传】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是我国着名的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博学多才,被沈从文称为“周百科”,是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三位中国编委之一。 【讲述】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千百年之后,当一位104岁的老人发自真心地把这句话化为自己杂文集的书名时,让人不由得心怀敬意。 这位老人,就是拥有“经济学家”“语言学家”的名号和专业修为,同时又有着“文学家”的表达和“文化学家”的渊博的周有光。这位被连襟沈从文称为“周百科”的老人,在104岁高龄出版了他的杂文集《朝闻道集》。书中收录的大多是他百岁前后几年创作的作品,内容涉及文化、历史、经济、语文等各个方面,是他的“百年反思”. 华夏文明、世界文化的种种,周有光早已烂熟于心。他在书中的论述,往往打破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框架。那些既成的体系被他重新拆分、组合之后,竟成了一条清晰的线,两头分别连缀着古老的文明和当今的时代。就这样,在他一篇篇并不算长的文章中,很多曾经困扰、迷惑我们的问题就暴露出了它的本质。 周有光在书中的多处行文都比较“大胆”,如他说“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短于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不短于综合。不要用自我安慰来欺骗自己”等。这位百岁老人,铅华洗尽后,毫不保留亦不掩饰地传递着他思想的火花。 周有光说自己是一个“两头真”的学者。关于“两头真”,他的解释是“年轻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探索真理”.这个“真”字,或可看做他写给《朝闻道集》的注解。 【摘选】 全球化的初步成果略谈如下。 交通高速化。“二战”结束,我去美国,坐当时最快的轮船,14天渡过太平洋。现在飞过太平洋只要15个小时,“朝发而夕至”.国际航空已经结成一个世界蜘蛛。铁路高速化又在改变世界交通。货运集装箱也是过去闻所未闻。天堑变通途,并非虚语。 信息络化。个人电脑把整个世界连成一片,通信发生了革命。文房四宝成为古董。“短信”代替信封邮递。手机既能听,又能看;人手一机,远方亲友来到耳边眼前,这不是神话吗? 贸易世界化。中国用15年时间谈判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实际是用15年时间学习世界贸易技术。1979年我去巴黎,法国朋友说,欧洲各国橱窗堆满日本货,人人摇头,可是不能不买。今天纸说,中国生产的鞋足够全世界一人一双,外国的鞋厂如何开工?世界的市场结构彻底改变了。既欢迎物美价廉,又抵制外来竞争,这个矛盾如何协调? 生产外包化。工资不断上涨,把工作送到工资较低的国家去做,叫做“外包”.先进国家由此得到赢利,后进国家由此生产起飞。反对资本侵略变成欢迎外资来临,思想一百八十度大变。印度承办脑力(软件)外包最多,成为“世界办公室”.美国的晚上是印度的白天;美国人睡觉,印度人工作;办公室从纽约搬到班加罗尔,不仅节省费用,还节省时间。美印之间的时间距离没有了。美国人说,地球原来是圆的,现在变成平的了。 工厂无人化。工业化开始于纺织的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全自动化的“机器人”.全部机械化的农场叫做“无人农场”,机器人工作的工厂叫“无人工厂”.农场不要农民,工厂不要工人,人类是否就要全部失业了呢?不必担心。人类更忙了,忙于制造机器人,忙于其他必须用人力的工作。 文化国际化。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使人类的文化生活趋于同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双文化生活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观象。文化的国际化是全球化的精神支柱。 这些仅仅是全球化初步成果的点滴闲谈,今后发展,方兴未艾。有人估计,全世界人口有一半以上在最近十年中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全球化跟其他历史时代一样,幸福和灾难共生。 【读后感】 我是小咪:读过周有光的《朝闻道集》,我最受触动的不是深邃的思想,不是渊博的知识,不是睿智的文采,而是一个已过“期颐”之年的老人孜孜以求真理的“精气神儿”,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两头真”. 学而优则忧:有多少着作等身的、所谓有名的学者翻来覆去说不明白的那点子事,让老先生那么轻轻地一点拨,就使人豁然顿悟,其观世论道之功果真了得。鲁迅先生说“十年必专”,倘如是观之,周老先生于文化问题又何止十年之功。 【互动】 于104岁高龄出版一本近20万字的着作,只这一点,周有光就被看做是“创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除了思想的火花,读者还被周有光非但“不老”而且极贴近当代的语言风格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