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种杀菌剂对海南枫木苦瓜白粉病防效试验.doc
5种杀菌剂对海南枫木苦瓜白粉病防效试验
摘 要:采用5种杀菌剂对苦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85%以上;33%寡糖?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次之,防效在79%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差,防效为70.76%;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处理后的苦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83 mg/g、2.54 mg/g;产量比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6.53%、12.61%。因此,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杀菌剂;白粉病;苦瓜
苦瓜是海南省冬季北运的重要蔬菜,全省种植面积约0.8万hm2,其中屯昌县枫木镇是海南省主要的苦瓜生产基地,苦瓜种植面积约0.2万hm2 ,远销全国各地,为保障全国“菜篮子”供应提供有力支撑[1]。但由于长期品种单一、环境闷热潮湿和连作栽培,导致苦瓜白粉病的发生日益严重,一般可减产20%~50%,并影响枫木苦瓜的品质,因此有效防治白粉病已成为枫木苦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苦瓜白粉病主要由瓜类单囊壳菌或二孢白粉菌引起,在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着生小圆形白色粉层,随后扩展为白色粉斑,叶片逐渐褪绿变黄,严重时变褐干枯,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影响果实着色,引起植株早衰,缩短采收期,严重影响菜农创收。为此在屯昌县枫木镇枫木洋开展5种新型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防治枫木苦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有36%硝苯菌酯(卡拉生)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42.8%氟菌?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25%吡唑醚菌酯(凯润)乳油,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0 g/L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33%寡糖?戊唑醇(金正业叶美)悬浮剂,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A1:36%硝苯菌酯乳油
45 g/667 m2;A2: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 g/667 m2;A3:25%吡唑醚菌酯乳油45 g/667 m2;A4: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5 g/667 m2;A5:33%寡糖?戊唑醇悬浮剂
30 g/667 m2;A6:CK。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25 m2,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苦瓜2014年12月7日定植,采收至2015年5月10日,始花期开始施药,分别于3月10日、3月17日、3月24日采用卫士牌手动喷雾器WS-16进行药剂喷施,共喷药3次。末次药后15 d采摘叶片(主蔓生长点下第3片叶)测定叶绿素含量。白粉病调查方法按照药效试验准则进行[2],叶绿素用丙酮提取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DPS 7.05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5种杀菌剂对苦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 d调查,A1、A2处理防效最佳,其次是A5处理,防效在80%以上;A3和A4处理防效均低于80%,各个药剂间防效差异极显著。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苦瓜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A1~A5处理产量均比CK增加,其中A1和A2比CK增产达10%以上;药剂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存在差异,A2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是A5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杀菌剂36%硝苯菌酯乳油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防治苦瓜白粉病有良好效果,防效达85%以上,是目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已不理想,可能是长期使用导致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
目前防治白粉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主要有四大类。第1类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是防治白粉病最早的一类内吸性杀菌剂,但白粉病菌对该类药产生了较高的抗性,且抗药性稳定,已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第2类是三唑类杀菌剂,如己唑醇、戊唑醇、腈菌唑等,该类药剂活性高,抗性发展相对缓慢[4],但用量高时容易产生药害,导致叶片畸形或节间缩短,因此使用受到限制。第3类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等,对瓜类作物较安全[5]、高效,但该类药剂作用位点单一,病原菌对其容易产生抗性[6,7],目前,国内外均有关于病菌对嘧菌酯和醚菌酯产生抗性的报道[8~10]。使用时应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推荐的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0吨转炉热能高效回收.doc
- 10KV配电网供电质量的讨论.doc
- 10kV配电网故障智能定位系统应用探讨.doc
- 10年深耕文创金融服务 北京银行讲述如何助推影视业发展.doc
- 1919杨陵江:解读O2O价值链.doc
- 1932―1976年瑞典社民党促进“充分就业”的相关政策对中国的启示.doc
- 1978―2015中国扶贫演进历程评述.doc
- 1949年―1978年小学家庭作业变化研究.doc
- 1药网:从自营到共生.doc
- 2004―2014年贵州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变化.doc
- 剧本杀行业报告:内容创作规范与剧本市场拓展策略.docx
- 剧本杀行业区域市场区域文化特色与市场潜力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区域市场拓展实战案例研究.docx
- 剧本杀行业区域市场拓展路径与模式探索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区域市场竞争态势与品牌差异化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西北区域市场市场细分领域竞争态势与品牌竞争策略分析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西北市场拓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长沙市场发展潜力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长三角市场竞争策略与布局分析.docx
- 医疗行业数据合规:2025年数据安全法实施后的合规监管挑战与应对.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