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补充.pptVIP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课补充

課輔 孔子與論語 孔子畫像 有多少人身後 歷經幾十年 或是數百年 還被後人追念 的? 孔子塑像 或是被塑成 雕像供人敬仰? 孔子像(拓本) 孔子像(郵票) 想像一下你被世人 印在郵票上或 鈔票上的滋味! 置放日本那霸的孔廟遺址 孔子像(鑲金的) 孔子生平簡介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征在。  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又娶顏征在。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孔子簡介(續)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父親叔梁紇去逝,母親顏征在就帶著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到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也去世。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亓音其),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教育生涯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孔子的教育活動 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開始辦學,到去齊國求仕之前,約7、8年時間。這一階段他的的門徒還不大多,但是辦學有成效,在社會上已經有了較大的名聲。 第二階段: 自37歲(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從齊國返回魯國到55歲(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周遊列國之前,共計18年的時間。 這18年中,孔子雖然有4年多的時間在做官從政,但並沒有停止教授工作。這一階段孔子的教育事業如日中天。 第三階段: 自68歲(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遊列國結束回到魯國,到他去世,共5年時間。這時,他雖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但魯哀公、季氏最終並沒有任用他。他雖有大夫的身份,也發表過一些政見,但沒有人聽從他的意見。於是他把精力集中於辦教育與整理古代文獻典籍上。 孔子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文學)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死後,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對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 全台首學在府城 內部一景 內部一隅 入口禮門 明倫堂(古時上課教室 ) 文昌閣(書庫) 下馬碑(滿漢文對照) 街外牌坊 日本的孔廟 日本的孔廟二 越南河內市孔廟 越南河內孔廟 韓國孔廟 祭孔 每年9月28日教師節,也是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紀念,各地的孔廟都有一番莊嚴隆重的祭孔大典。 祭孔是在孔廟的成殿舉行的,清晨約5、6點,由樂生分擊「儀門」(中門)兩側的晉鼓和鏞鐘;由鼓三嚴揭開序幕,依次初鼓、再鼓、三鼓,身著古式禮服的祭官便緩緩步至殿前就位,然後開啟儀門及「櫺星門」(大成殿前之大門),接著由禮生高舉「太牢」(牛、羊、豬)三牲,由大成殿步下階,經儀門,再由櫺星門走出,意在告之神靈。然後才開始「迎靈」。    迎靈既畢,祭典邁入最高潮,行初獻、亞獻、終獻三獻禮,分奏「寧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獻禮是由正、分獻官分致各殿廡獻帛、獻爵(進酒之意)、行鞠躬禮;初獻禮完還要由主祭官恭讀祭文。獻禮的甸時,在樂聲的伴奏下,由童生獻佾舞於殿前,三獻禮中的歌、舞、樂都不同,每次獻禮各頌贊一首歌,各32字,一字一動作。 佾舞有八佾和六佾之分,八佾縱橫各8人,六佾則為6人。八佾舞原為天子之舞,因推崇孔子為「至聖」,故以八佾舞祭奠,目前全省各地孔廟都採八佾舞,只有台北市因礙於場地規模,而舉行六佾舞。 拔取牛毛增智慧 傳統的釋奠之禮所用的牲禮是「太牢」,有四豬、二羊、一牛、祭祀完有一項特別的民間習俗,就是將三牲抬至大成殿前庭中,供觀禮的民眾拔取「智慧毛」(牛毛)。 相傳讀書人若能拔到智慧有頓悟開竅之助,學問會突飛猛進,因此每屆 祭典完,就可以看到婦女小孩簇擁而上,爭拔智慧毛的盛況。 但因智慧毛有限,在,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往往秩序大亂,因此從民國70年起,便已廢除此項活動。近年來,太牢又改以麵製品取代,拔「智慧毛」就成為一種有趣的傳說了。 論語精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之部 前言﹕ 「論語」是孔子門人與其再傳弟子集成,書中輯錄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這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就其內容而言,應列入子部﹔但後世逐漸重視,至唐文宗時,被列入經書﹔宋朱熹又把它與「大學」「中庸」(禮記中的兩篇)「孟子」合為「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