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专职的文人画家,绘画技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有了系统的艺术理论——画论,中外艺术在此时期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融合,为后世的绘画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丰厚的一笔。【关 键 词】 魏晋南北朝 绘画艺术 魏晋风度 文人画家 绘画技法 画论 中外艺术的融合?东汉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董卓趁乱进兵洛阳,废少帝,拥立献帝,控制朝政,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先是曹丕代汉称帝,至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王朝,结束了三国的混战局面,然而西晋的统一如同昙花般被内部纷争所结束,公元317年西晋皇族被迫南迁至建康(今南京),即东晋。而北方少数民族则陷入了多民族的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南方继东晋以后又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史称“南朝”。直到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史称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科技、文化、思想和艺术大发展的时代。 东汉以来的战乱,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革,同时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一系列变化。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各势力为了扩充各自的实力,便开始招揽大量治国用兵之士,然其用人方式较汉却大有变化,昔日的举孝廉、察举制已成空话,在当时统治者心中统兵治国才是关键。曹操公开摈弃名节、德行,他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汉时讲求忠、孝、礼、仪的儒学思想黯然失色。这一时期思想意识方面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统治汉朝数百年的思想——儒学,失去了昔日的统治地位,各家思想开始抬头发展,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为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其中老庄哲学最为显著。在老庄哲学的影响下,在社会动荡、杀戮不断的年代里,不少士人选择了隐居生活,淡漠世事,追求一种放达、脱俗的生活。 由于礼教束缚的被打破,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文人思想的解放,于是清谈之风大兴。清谈也可说是汉末的清议,其主要内容是评论时政和对人物的批评,在“党锢之祸”以后,士人们为了明哲保身,不敢去评论时政,于是舍去具体的人和事,变为对老庄哲学抽象哲理的探讨。罗红曾先生在其《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一书中这样评论当时的清谈:每一番清谈,都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或者引经据典,以深邃内容击败对方,或者自由发挥,以华丽的言辞吸引听众。在清谈场上既不受论资排辈的限制,也不由官方出面去“裁决”谁胜谁负。完全取决于谈者的理论水准和说话技巧,这种平等辩论,以理取胜的清谈风气,自然会受到士人们的鼓掌欢迎,交口称赞。 作者:罗红曾,《中国全史—— 作者:罗红曾,《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5页 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人们不再看重秦汉时期所倚重的有所为的外在功绩,而是追求一种行为通达洒脱、不受拘束、简略飘逸、风度潇洒的人生境界,也形成了历史上所说的“魏晋风度”的思想意念。“魏晋风度不独是个人行为特征,实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绘画中名人肖像风靡一时,无不为因。” 作者: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页 ③ 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34页④ 作者: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页 ③ 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34页④ 作者: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05页⑤ 作者: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4页⑥ 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53页⑦ 作者:赵芳,《重彩壁画》,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社,2008年版,16页1、?专职文人画家的出现潘天寿在其《中国绘画史》中说:魏晋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以及帝王公卿玩赏装饰之用。作画者,除极少数之士大夫外,多属被圈养之工匠。全为贵族阶级所独占,至魏晋,各君主均以战争之纷扰,多整军经武之不暇,自无闲心顾及艺事。或间有此为雅好者,亦不与以有力之提倡,一任其自然发展……致吾国之绘画由贵族之手中,开始移向于民间。又两晋画人,受南方地理风习与清谈之特殊之影响,对于绘画之观念,亦由审美蹈入自由制作之境地,使吾国绘画史上渐见自由艺术之萌芽。绘画由贵族阶级的专属逐渐转向民间,加之宽松自由的环境,于是产生了大批文人画家。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的曹不兴,有“画圣”之美誉的卫协,冠以“三绝”的顾恺之,还有陆探微等均出于这一时期,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三国时期,帝王将相便以善画为荣,如草髦、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