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词比较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辛词比较研究

苏辛词比较研究 高一2班 李新琦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词学领域历来以苏轼、辛弃疾并称,他们被视为南、北宋时期词坛上豪放派代表词人。虽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辛却同中有异。 一.词风:苏词乐观旷达,辛词慷慨沉郁 总体上王国维《人间词话》概括简炼准确:“东坡词旷,稼轩词豪”。但犹未尽,因为“豪”其实是两人的共同处,而异处在于东坡词豪放旷达、稼轩词雄豪沉郁。故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贴切、精当地指出了苏、辛词的主要差异。 苏词的豪放词主导倾向是雄健、旷逸,表现了苏轼雄姿英发、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作品格调明净如水又光彩照人,豪放而不显得压抑、飘逸而旷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熙宁八年会猎所作,词人自谓“老夫”姑且如少年一样狂放,左手牵猎狗,右手擎猎鹰,武士乘马飞驰;极写了出猎的场景。词人意气风发大呼让全城人来看我象孙权射虎那样不平凡的身手吧!场面壮阔,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的英武,雄姿英发、热情奔放。下片以“鬓微霜,又何妨!”傲然自信的笔调,希望如魏尚那样立功边疆,其精神积极昂扬。苏轼就是以健笔劲毫使词从意境、格调、笔势上贯注了豪迈纵放的精神。 此外,苏词具有乐观旷达的境界。词人在历经挫折、几度沉浮时也表现出身处逆境随遇而安的自得和豁然大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这些词名令人精神振奋,充满了对人生的博大超迈的襟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开篇突兀而起,风雨忽至,穿林打叶声不绝于耳,然而词人却呤啸着徐步前行,虽然竹杖芒鞋,却也轻快无比,词人只需“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行了。这里的风雨不单纯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词人处变不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谈笑人生。下片骤雨已过雨后天晴,酒意在风雨的洗礼中散去,沐浴着雨后的清凉,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既已云消雾散,一切都成为过去而又感到轻松平静,表现出坦荡、无私的胸怀。“归去”也暗含归隐而去,只要远离险恶官场,也就不必担心是风雨还是晴了。这首词通过日常景物表达了具有普遍人生意义的生活哲理,抒写了苏轼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处世态度。词中渗透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这些句子使全词格调明快、潇洒。雨中、雨后的意象清新明净、艺术境界清旷。词人面对排挤、贬逐不是抗争不懈,而是以“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的藐视态度,不以外物所动,不为外力所屈,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表现了我行我素、超逸达观的精神世界,词的境界旷达清新,渗透出挺拔英武之气,既有庄子“齐物论”超越顺逆的思想,又让人领悟出只有无私无荣利才能无畏的哲理。 这是因为他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当时赵宋统治者提倡儒、道、佛兼蓄,苏轼也受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熏陶,博采三家之长灵活运用。以忠君爱民的入世思想从政,参用佛老思想,以老庄“等荣辱、齐死生、忘得失”的态度解脱逆境苦闷,佛教思想又促使他随缘自适、乐观旷达,“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因此虽然他一生处于新、旧党争之中,几起几落,但他自立于污浊的现实之上,身处惊险、坎坷依然保持泰然自若的风范。所以苏词“自在处”即自我旷达之处,是其它词人难以达到的。 辛词的旷达词不多,但还是有些,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哨遍》“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是用《庄子》齐物论来言世事纷争高低之无谓,表现出超旷出尘的思想。《沁园春》“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表现出对仕隐恩怨不心介怀的胸襟。《水龙吟.题瓢泉》“稼轩何必长贫,放泉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为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以安贫乐道“乐天知命故不忧”的旷达来自慰投闲置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农村夏夜里美丽的景色,词人对农村丰年由衷的喜悦,整首词流畅自然、格调欢快,这在辛词中是少数,故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 辛词以豪放沉郁为主,境界宏大奇丽,笔酣墨浓,壮怀激烈又经久不衰,以至到了垂暮之年依然豪气排空、响彻云霄、铿锵有声,具有雄奇阔大

文档评论(0)

fc860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