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突围行动.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的突围行动.doc

媒体的突围行动   摘 要:近年来,新闻媒体受到利益驱动,频发新闻假事件,媒体圈乌烟瘴气,令人担忧。本文就怎样做才能给媒体套上紧箍咒以遏制新闻失实现象的蔓延扩散,避免《幕后谎言》中那场电视丑闻案的再次发生,以便还公众一片清明做出探究。   关键词:媒体;新闻失实;媒体走向   司马迁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浮华的世界中总是弥漫着形形色色的名与利,蒙蔽着人们的双眼,驱使着人们。电影《幕后谎言》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范多伦和“草根”赫伯被名利驱使,在益智游戏节目“21点大满贯”中作弊,欺骗观众。而整件事的幕后操纵者却是该节目的制作人丹.恩赖。最终,这一场电视丑闻案改变了那些被波及者原本的生活轨道,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该电影讲述的内容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震动。难道娱乐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和博取观众的笑声,可以不择手段,包括欺骗观众?难道电视真的能够完全操纵观众吗?难道这也将成为现在以及未来的电视媒体的走向吗?   正如唐太宗所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过去和现在的新闻媒介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得失兴替。虽然当今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异常受欢迎,如相亲节目、选秀节目、明星访谈等。但是这其中却频频传出造假的声音。如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的益智真人秀节目《男过女人关》存在着明显的暗箱操作,找托的现象。无独有偶,湖南卫视的快男快女的选秀节目也是频传幕后操作,力保某人上位。可能这些说法虽有夸张不实的成分,但是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让人质疑在所难免。   现今中国媒体圈内乌烟瘴气,不正之风盛行,媒体从业者被名利所包围,难以突围而出,所传递出的新闻信息更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更有甚一些媒体记者,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这些事件现象,极大伤害了媒体自身长期辛苦耕耘而积累的品牌公信力,更是直接伤害了公众的利益。让公众无法辨别新闻信息的真假,只恨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便洞察世间一切真假虚幻。   面对这些媒体假新闻事件,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给媒体套上紧箍咒以遏制新闻失实现象的蔓延扩散,避免《幕后谎言》中那场电视丑闻案的再次法生,以便还公众一片清明。   第一、国家应该紧跟时代的步划,与时俱进,加强和完善对新闻媒介的立法工作。做到各项新闻媒介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确保各项新闻媒介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二、中国的新闻媒介是党、政府和人民的 “喉舌”与“耳目”。因此,新闻媒介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紧抓时代的脉搏,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从群众的生活中搜集鲜活的报道素材,捕捉人民真情实感,用清新的文风、质朴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现场的温度来表达,让我们的新闻报道吸引人、感动人、感染人,以此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   第三、每一个媒体工作者都是新闻信息的产出者。因此,媒体工作者要坚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媒体公信力。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倾向,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记者、编辑要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品位和格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做新闻建设者,担起媒体社会责任。新闻媒体要明确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也就是要引导社会,引导民众向积极的、阳光的方面奔走,要倡导文明、道德、礼仪、修养,大力宣扬好的、正面的人和事,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揭露腐败、不道德、不文明、不和谐的阴暗面,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扬正揭弊的良性作用。   第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的准则。记者要做到“不到现场不写稿”,不偏听偏信、断章取义,不凭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测采写、编发新闻报道,保证新闻事实的全面客观准确;对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敏感问题,以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严禁为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发行数量、网络点击率而故意扭曲新闻事实、编造虚假新闻,防止为片面追求时效抢发新闻而造成报道失实;对转载报道注明消息来源,核准事实,做到不歪曲原报道事实,不改变其原意。   第五、我国宪法赋予公众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因此,公众应充分利用这一权利,敢于并且善于监督举报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