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 第三章 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pptVIP

审美文化 第三章 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观感受、心情、心理占更大篇幅,舍“事”重“发”: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 “诗言志”和比兴手法 《豳风·东山》写征人归途思绪。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想到军营“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想到家园荒芜:“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想起家中妻子:“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想起当年她出嫁时情景:“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不由思忖:“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大量优美动人的抒情诗,为中国诗学“诗言志”说提供了依据。 比兴手法俯拾即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夫之《薑斋诗话》:“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有意义、情绪、气氛的关联,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烘托热烈气氛。 《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户”;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双飞,人却离别; 中国美学 “意境”奠定基础。 宋 马和之 鹿鸣之什图 北京故宫博 豳风图 马和之 3、中和之美 情景、心物相互生发,含蕴醇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如何排遣?后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温馨、和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伯兮》丈夫“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女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回环往复、深沉有致的吟唱。 整齐、和谐之美的形式。 第五节、“声无一听”与“和如羹焉”: 和谐美理论的初步形成 春秋时代,思想家开始涉及美、审美和艺术等,中国美学掀开第一篇章。 “声一无听” 《国语·郑语》郑桓公与史伯对话,史伯: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去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纹,味一无果……”。 “和如羹” 《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洩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其音,八风,九歌,以其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无害为美” 《国语·楚语上》伍举论美,第一次正面涉及“美”的定义:“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美不是神秘意味,就蕴含在自然万物与人的生理、心理相感相适的多样统一之中。中和为美,以善为美,决定中国美学的取向 思考题 1、周代青铜器纹饰较之商器有什么变化?由此折射出怎样的审美文化? 2、《周易》是一部什么书?谈谈其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3、《诗经》的审美文化特征是什么? 中 国 审美 文 化 史 第三章 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代殷商。 “殷鉴”使周人变得成熟。 宗教,强调人为努力天命观念改造殷人至上神崇拜。 政治,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完备的宗法体制。 文化方面大兴礼乐,包括祭祀、庆典、日常行为规范,层层等级;礼仪必不可少音乐歌舞,典雅平和,心平气和,规矩中节。 “文质彬彬” ,与神秘、狂热、恐怖的殷商时代明显不同,典雅、规矩、世俗化的审美文化品格。 第三章 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一、 “钟鼓喤喤”:仪式典礼中的雅乐之和 二、鼎铭尊象:周代器物艺术的崇文尚实之貌 三、“立象以尽意”:《周易》智慧的诗意化 四、“诗言志”与“赋比兴”:《诗经》现世人生的情志抒发 五、“声无一听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