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化”理论视域下“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及教育体系的建设.docVIP

浅析“社会化”理论视域下“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及教育体系的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社会化”理论视域下“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及教育体系的建设.doc

浅析“社会化”理论视域下“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及教育体系的建设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经济背景不景气虽然是重要因素,但大学生自身求职能力偏弱是根本原因。“社会化”理论的引入,可以分析90后大学生求职能力的不足,高校要加强“社会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从而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化 90后 就业指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项目编号:CSQ15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白照坤,中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27-0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队伍也随之增长,加之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与之相对的,却是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弱化,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破解这一难题,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90后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分析他们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就业竞争力弱化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从高校到社会,毕业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提升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校生通过正确引导,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前的主要教育阵地,可以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教育体系,增强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社会化”以及“大学生社会化”的概念   高校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阵地,承担着促使大学生社会化、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职责。因此,以“社会化”理论体系为引导,审视90后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就能更清晰地发现90后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由德国社会学界齐美尔在1894年提出。在《社会学的问题》一文中,齐美尔指出“社会化”就是指个体通过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   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社会化”是一个人从依赖到独立、从稚嫩到成熟的重要指标,是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离开社会,或者不能顺利实现“社会化”,作为个体的人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   根据这一理论,个人认为,“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大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获得社会的认同,并能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技能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等方面。而求职是大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表现方式。对社会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意识和行动,进而影响大学生求职的效果。   二、“社会化”理论视域下90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足   通过“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化”概念的引入,结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90后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表现出被动、孤僻甚至抵制情绪,融入社会进程缓慢的情况,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专业技能不精、角色认识不足、互动能力较弱等问题,表现在就业竞争力上,就是工作能力弱化、个人行为偏差、人际关系紧张、个人道德失衡等现象。   (一)工作能力弱化,实践能力不强   “大学生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而融入社会的前提则是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因此,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是对毕业生的最基本要求。目前有的90后学生视上大学为“走过场”,抱着“及格万岁”、“毕业等于失业”的消极情绪,不求上进,甚至出现厌恶上进,把上进当成“作秀”的负面态度,大学生活基本上是在上网、娱乐、谈恋爱等事情中度过的。大学生不研究专业知识,对专业技能掌握不精,导致日后工作时连基本的专业技术问题都无法解决,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自己的发展。   不专心学习专业知识会导致不良学风的产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的形成是磨练个人意志、素质的重要途径。不踏实学习很难产生问题意识,更谈不上持久的耐力、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这些良好素质,对于完成工作任务来说,甚至比工作的技能更重要。   此外,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实践能力既包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企业反映招聘的大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不强,工作表现让人失望。这种现象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密不可分,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条件,可有的学生就是不重视,实际操作能力较低,直接导致在工作岗位上能力低效、工作效益不理想。   (二)不会与他人交流,人际关系紧张   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关注。过分的呵护和应试教育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盲目追求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