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沙漠淘金成就畜牧王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大利亚沙漠淘金成就畜牧王国.doc

澳大利亚沙漠淘金成就畜牧王国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虽然地处世界四大“沙尘窝”之一,澳洲却已有二三年没有发生过大的沙尘暴了。除了天时、地利的因素外,主要还得益于澳大利亚人有效的治理沙尘措施,特别是牧区治沙的经验。   植树加种草多管齐下   沙尘暴曾是澳大利亚的一块心病。澳大利亚是个干旱国家,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许多地方气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导致了土地的逐渐沙漠化,一旦刮起大风,沙尘暴就会发生,尤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的沙尘暴最为频繁。   仅1983年的那场席卷墨尔本的沙尘暴,就洒下了200万吨尘土;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卷起的尘土随着气流围绕地球环绕了3圈;2002年掠过格里菲斯市的沙尘暴,一小时内给城市覆盖了厚厚一层沙尘,使澳大利亚当年经历了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沙尘暴的频频光顾,让政府不得不挠头反思。   正像澳大利亚首席环境学家安德鲁说的那样,沙尘暴是澳大利亚人早期只关心经济效益,根本不考虑环境的“恶果”,也是各国工业化阶段面临保护环境和发展的客观矛盾。   上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许多地方的森林大遭砍伐,成了炼矿的燃料。1788年以来,澳大利亚被砍伐的树木高达200亿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降雨量减少,土地大面积裸露,继而引起沙尘暴。   痛定思痛,澳大利亚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开始考虑如何治理沙尘暴。除了制定有关管理法规,包括联邦议会1936年颁布的《草原管理条例》、1989年制定的《土壤保护和土地爱护法案》,还提出了以生物措施为主,利用植树、种草等多种生物和工程措施综合治沙的战略。   植树种草据说是最有效的防沙办法,澳大利亚为此开展“绿色澳大利亚”运动。在一些城市,政府免费给盖房子的居民发放树苗,不种植者将受罚。街头巷尾的树下无一例外地都铺上了木屑或透气胶粒一类的东西,这样既不影响树木对水分的吸收,风吹过时也不会扬起浮土。在建筑物与围墙之间的狭小地带,人们也精心种植花草,并在花草边铺上碎木屑。   在植物治沙方面,澳大利亚根据干旱程度对植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植了不同植物进行防沙治沙。对年降水量大于500毫米的海岸沙丘,他们先种草使流沙固定,然后种豆科等植物,最后种乔木和灌木。对于年降水量超过250毫米的内陆沙丘,则主要是种草。这些措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瞄准沙窝“三板斧”治沙   干燥裸露的沙尘源是形成沙尘暴的基本条件。澳大利亚土地荒漠化主要由于草场退化,广阔的平原地区也是沙尘的发源地。为此,澳大利亚重点围绕牧场开展了治理。   澳大利亚牧场治沙,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三板斧”措施:   第一,严格实行轮牧制度,减轻草场的负担。在澳大利亚,农场一般被水泥柱和铁丝网分隔成了一个一个的方块,不同的方块是不同的放牧区,澳大利亚人通常不会在同一个牧区里连续放牧,而是轮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区,以便牧草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第二,大力推广圈养制度。为了防止羊群将草连根拔起,破坏植被,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圈养,在生态不是很好的地方更是如此。通过割草圈养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进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   第三,科学搭配畜群数量和种类。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都不由农场主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下一年的载畜量。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另外,在农耕地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也相当强。为了减少土壤流失,许多农场的坡地上种的都是多季作物,因为坡地上的单季作物在翻耕时会造成更严重的土壤流失。不仅如此,农民们还尽量避免在干燥的日子翻耕土地。   为了顺利实施上述制度,澳政府健全了相关的法规,同时严格执法,对违反法规的人严惩不贷。   治沙固沙去沙漠淘金   植树、限牧是澳大利亚对付沙尘暴的主要措施。不过澳大利亚人并没有就此满足,又推出另一高招一把治沙固沙与发财致富结合起来。   为了保证一些沙漠地带的长久安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澳北方地区推出了“沙漠知识经济”战略,开始在沙漠淘金,以此长期地、可持续地促进沙漠地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所谓“沙漠知识经济”,就是在沙漠地区及其周围应用传统或现代治理沙漠的技术知识,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现代沙漠知识包括生物学、生态学、科学用水、建筑设计、农业和园艺生产系统、道路建设和保养、矿业、边远地区卫生教育服务、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系统等。传统沙漠知识是在沙漠地区进行土地和牧场管理、旅游经营、人烟稀少地区社会行政管理等。   北方地区政府算了这样一笔“聪明账”:将沙漠开发建设好,很大程度上就等于将沙漠的沙固定了,就可以达到对沙尘暴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