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为本”、德育和“校本”.ppt
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问题 文 喆 1、“特色”在现代汉语中是褒义词,如“地方特色”。实际上,“特”本义是公牛,引申为卓异、与众不同,“百夫之特”、“特立独行”; “特色”,即“人无我有(优点)”,“人有我优”;2、倡导“特色办学”、“办出特色”,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谁办学,主体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办出特色,理由何在? 讲办学,要区别“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 3、 特色学校和学校有特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任何一所学校的工作,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在某一个范围内,超乎寻常,特别出众,因而,形成学校的工作特色,但是这些学校并不是特色学校,他们实施的也不是特色教育,因为这些学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与其它学校并无根本区别,所以,可以说他们的学校工作有特色,但他们并不是特色学校; 4、从“特色教育”角度看,培养目标,培养环境和条件,培养方式,培养途径,培养结果…都可以与众不同,从而形成“特色”。但就学校教育而言,“特色”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即“育人模式”; 5、义务教育基本特点有二:第一,政府办学,公共财政支撑,第二,非选择入学,强迫教育。所以,要追求区域内乃至区域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公平。学校教育的“特色”,主要是“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6、“高中教育”或“学前教育”阶段,可以采取以特色办学吸引有特殊发展潜质或发展需求的学习者的发展策略。所以,阶地域特色外,更多的可以表现为“学校有特色”或“特色学校(园所)”,较充分体现教育“服务”的功能;7、应该注意,作为以“三个面向”为主旨的中国基础教育,“服务个人发展”与“服务国家民族未来”是统一的;因而必须关注“引导”责任,必须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 8、 高中特色发展或高中多样化发展,应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引导、尊重、支持成长中的学习主体的意愿与可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他们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学校创特色,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9、学校特色,既然主要体现在“育人模式”上,体现在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的差异上,实现学校特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学校教育服务专门化; 学校教育服务定单化; 学校教育服务个性化; 学校教育服务连贯化; 学校教育服务开放化; 10、学校特色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转型,必然有艰难的创新过程。它应该立足于学校历史积淀之上,实现于社会与师生的共同探索、创造过程之中, 既需要 “审时度势”,又需要“改革创新”; 要有长期奋斗和逐渐被认可的精神准备; 11、学校特色发展,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改造与创新的过程。从文化建设着眼,从课程改革入手,是当前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 没有普遍实施真实有效的特色课程,就不会有特色学校; 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就无法创造出真实有效的特色课程; 12、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13、以全面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和谐、进取、宽松”的学校文化,是中国当前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目标。同时,应依据学校发展内外条件确定其它目标;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选择和制度创新。学校领导者能否“率先垂范”与“身体力行”,是学校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14、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物质、制度等多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关键,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对学校文化发挥促进或巩固的作用;15、学校文化建设成功的标志,是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以及学校优良文化的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最高境界。只有充分体现在学校师生生活生命中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 16、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学校师生在社会大众的支持与制约下积极选择和主动创造的过程,是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与社会大众的对话、协商并寻求共识的过程,也是教育民主化的实践过程,更是学校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过程。 文化转型是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型,不但要下大决心,而且要讲策略、讲方法。 谢 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