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板桥高级中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科.docVIP

国立板桥高级中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板桥高级中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科.doc

國立板橋高級中學 一00 學年 第一學期 第一次期中考 高二歷史科(社會組)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每題2分,不倒扣,共62分) 在兩河流域出土的一塊國王的界石中,記載梅里希舒國王將土地轉讓給幾位兒子的條文,由界石浮雕的諸神,象徵諸神對這項土地轉移行為的保證,這顯示出兩河流域的哪一文化特色? (A) (B) (C) (D) (A) (B) (C) (D)(A)3200B.C.、埃及人 (B)2500B.C.、阿卡德人 (C)1830 B.C.、巴比倫人 (D)1200B.C.、西臺人。 西元前三千五百年前起,歐亞大陸許多地區因為逐漸興起,最早發展新石器革命,將神話思維與城市革命結合,而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相較於其他各大洲,歐亞大陸擁有此種優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A)擁有使用不同語系的眾多民族 (B)皆鄰近大河因而可以發展農業 (C)最早馴化動植物而發展農業 (D)東西向的陸軸有利於農業的傳播 「……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永恆的開端……你看,春去秋來,無非等著收成,死亡或復活,不過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罷了,有什麼好擔憂呢?」從上述的內容可研判,最能符合哪種民族的思維? (A)腓尼基人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波希戰爭 (B) (C) (D) 釋迦牟尼宣揚:「一切現象都屬緣起緣滅,眾生應當斷絕所有『業因』,返本無我,脫離苦樂、超越輪迴以證涅槃。」 蘇格拉底教人:「不要盲目接受既有的道德和行為準則,而用自己的理智重新下判斷,他認為人生的目的在追求至善。」 從以上三人的思想,我們可以發現 (A)他們都具有人文的思想 (B)他們都反對宗教信仰 (C)他們都具有拋開事物表面現象而追問本質的精神 (D)他們都認為宇宙是變動的,沒有永恆的規律與通則。 小米發現西亞和埃及文化同屬大河文明,二者卻有相當多的歧異點,以致表現出不同的面貌。他將二者的不同列表如下,請幫他看看,下列哪一項錯誤? 在巴比倫史詩《基爾迦曼》裡敘述英雄基爾迦曼(Gilgamesh)的諸多事蹟,以及他為拯救其友恩基杜(Enkidu)所歷經的種種冒險。其中有一段詩句是這樣寫的:「啊,基爾迦曼,為什麼要東奔西走?你所尋求的永生是沒有的。神在給人生命那天,就已經注定了死。生命既在神的掌握之中,人是不能作主的。」從這段詩句,我們能對巴比倫人有何認識? (A)對諸神應該敬而遠之 (B)悲觀的看待人的命運 (C)人文精神已漸漸昂揚 (D)無需透過神權來統治。 幾位同學討論西方古代史上某個時代的特徵:甲說:「橫越歐亞非三洲的帝國,藉由道路及商貿活動將各地連結在一起,並促進了共同文化的發展。」乙說:「統治者懷有世界主義的理想,希望混同東西文化融為一體。」丙說:「遠距離貿易的發展以及城市的成長,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有繁榮的好處。」他們所談論的時代應該是 (A)羅馬共和晚期 (B)波斯帝國 (C)希臘化時代 (D)埃及新王國時代。 「《婆羅多》是血肉的人物;《羅摩耶那》是理想的品格。《摩訶婆羅多》描繪古印度勇敢的英雄主義和俠義的武士主義等的政治生活;《羅摩耶那》雕塑古印度慈愛而甜蜜的家庭生活,和虔敬而苦行的宗教生活。要兩者合起來,才能給我們完成一幅古印度生活真實而生動的圖畫。」、「兩大史詩的連篇神話表現了印度古代社會的特色,反映了他們的思想和意識,發揮了對於印度宗教的道德和政治的各種作用。」關於印度的兩大史詩,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均創作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代 (B)反對階級不平等制度 (C)描述古代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道德觀念,也是古代的法律條文 (D)有印度知識的百科全書之稱,其地位超過各種著作,取得經典的資格。 佳佳在書上看到一個如下圖形,它最有可能是描述哪一民族? (A)亞述人 (B)猶太人 (C)斯巴達人 (D)雅典人。 印度國旗 右上圖為今日印度的國旗,其中圓形圖案象徵該國的立國精神是基於真理與道德。請問,此一圖騰的形成是與哪一歷史時期有關?(A)奧義書時代 (B) 阿育王的孔雀王朝 (C)摩奴法典時代 (D)迦膩色迦統治的貴霜王朝 西元前一○○○年左右,埃及正結束新王國時期,被外族入侵統治,環顧當時的各地歷史情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在中國,商王開始成為「萬邦」的共主 (B)在西亞,猶太民族在英明的掃羅王統治下建立希伯來王國 (C)在希臘半島,各城邦漸發展出貴族、民主等不同政治體制 (D)在印度,阿利安人正移居印度河流域 婆羅門教、耆那教和佛教都源自於印度,三者的基本主張有何相通之處呢?(A)皆強調苦行有助於產生自我的覺悟 (B)都主張打破階級制度 (C)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