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与体系架构.doc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与体系架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与体系架构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与体系架构 李 世 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马克思实践哲学不同于“解释世界”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与经院哲学,她是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实践形态”的哲学体系。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是:由经济学转升到哲学。即:由经济学范畴“劳动”上升为哲学概念“异化”、“对象化”和“实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全面界定了他的实践哲学各范畴,尤其是“主体”、“客体”概念的本质含义,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从而形成了实践唯物论、实践认识论、实践价值论、实践主客体辩证法、实践唯物史观合一的实践哲学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实践哲学创建的完成。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在哲学史上有着重大意义。把握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建路径及其整个体系架构,对于我们今天,返本开新、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 创建路径 体系架构 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实践哲学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立足于现实生活,致力于世俗世界的改造,这决定了她不同于旨在“解释世界”的西方传统哲学。马克思开创的实践形态的哲学不再单纯解释自然、人或社会各自是什么?而是以主体人与客体的自然、社会的交互作用的“活动”(即:对象化活动)为其哲学的考察点和奠基点,把主、客体纳入对象化活动的框架内来理解,是以主体理解客体,以客体理解主体。马克思实践哲学定位于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相互否定、相互批判,因而她是否定性、批判性、革命性的、行动中的哲学。 二 那么,马克思实践哲学是以什么路径创建的呢? 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回忆说“1842年——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官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终动因”[1]。按照黑格尔国家、法等都是普遍理性的体现,可现实物质生活却并非如此。“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2]。马克思正是从物质利益这种经济关系入手进入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分析性批判,这种批判使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创建成为可能,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并没有使马克思转入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使马克思真正转入实践哲学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正如《手稿》的题目:经济学——哲学,即由经济学转到哲学,正是这种转向使马克思开辟了实践哲学的新路径,《手稿》成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诞生地。 哲学史上,黑格尔哲学致力于解决实体与主体,存在与精神抽象对立的二元论,绝对精神的对象化、外化或异化产生出实体存在,以求存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是黑格尔的功绩。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主客体统一的思想,借用并区别了黑格尔的对象化、外化、异化、对象性等重要概念,走进了他的实践哲学。《手稿》既吸取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又扬弃了他对“劳动”的唯心主义认识;既吸取了费尔巴哈把人看作异化主体的合理思想,又扬弃了他对人的直观理解;既吸取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价值的合理思想,又扬弃了其对劳动和劳动者割裂的错误,进而把劳动和异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异化是哲学概念,劳动是政治经济学范畴。在对异化劳动的考察中,马克思在区分对象化、外化、异化的同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外化就是生产劳动,即实践的最基本形式。 《手稿》首先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而这些分析始终贯穿着“劳动”这一核心概念。国民经济学指出劳动创造价值,但实际生活中却是越劳动,越将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反而自己越贫困,“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能力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3],马克思从这个“现有的经济事实出发”,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不是对象化的确证,对象化变为异化,这就从经济学的批判分析转入了哲学领域的探讨。 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马克思把对象化、异化的主体、客体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规定,通过这种规定,马克思把对象化活动改造为自己的“实践”概念,奠定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础。 凡对象化、异化都一定有其主体和客体。对象化、异化都有主体的活动指向外在的客体使客体发生改变的含义。然而,不同的哲学家对主体、客体却有不同的理解。黑格尔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