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美学之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法律与美学之关系.doc

论法律与美学之关系   摘 要 法学是严峻的,美学是浪漫的,法美学不是多学科的交叉,而是结晶;不是追求意趣,也不强调ideology, 却追寻求知精神;法律美学不要唯美,却要保留审慎的判断,本文先将法律与美学作一个链接,再提出法治建设的以人为本价值观。   关键词 法美学 以人为本 价值观 个性美 共性美   作者简介:安玉超,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149   前苏联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生活处处充满了美。不管是什么事物,只要是按照人类的理解和人的天性去生活的,就应该是美的;不管是何样东西,只要是让我们心有所动并引发我们感情迸发的,就是美的。”这表明,美是人类情感中所特有的,并且,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能发现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露无遗,法也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我们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更是少不了法,美体现在人类生活的不同层面。法也是生活,我们的生活摈弃不了法,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是要依赖其走向成功与辉煌。所以,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乃是全体人民的健康的法治精神、法治情怀、法治人格与法治情感的培育和成长。唯有怀着这样的心态,法才会对我们产生持久的魅力,法也会赢得人们的真诚的尊重。如果全民不对法呈一种敬仰状态,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就是无知和愚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懂得,在一个全面缺失法治情怀与法治审美的民族政治生活里,想要建立起真正的法治是极为艰难的。那么,我们的法治要有所建树的话,应该走两条路,一条是措施和方法,另一条是国民的法律意识。   一、 法律与美学   1750年鲍姆嘉通提出了美学概念,时隔不久,黑格尔写成《美学》,但黑格尔却是反对美学的,他说,“因为艺术美是与人的所有感官相联系的,所以,美并不属于思考的范围,只要人的丰富的情愫与感觉就行了,也就是说,人类对于美的体验的能力是不同于科学思考的一种天性与功能”。黑格尔反对美学是因为人有了思维方式,有可能破坏了美的天然,他实际要的人生的意境美,意境是要内涵的,而人的科学思考却要外显的,所以他提倡美学是要在心里去想的,不能放在嘴说的,更不能形之于文字,他却有《美学》问世,这不矛盾吗? 约二百年后,日耳曼民族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在他的名著《法哲学》一书中主张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作品来认识法律的本质,并且积极要求建立一门法美学。他这是和黑格尔成心过不去,法要成文的表述,法要公布,法要“法无明文不为罪”,法要成为治世历器……法这么张扬,还能美吗?法的僵硬,法的无情,法则的直而不是弯的和不可更改,法总是黑着面孔皱着双眉,――法能成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吗?但法能,法不是文学上的意识流,它要的是最简单的表达,简单却又充分,难道立法者的对语言的凝练不是一种艺术创作?法以条文为唯一表现,法条无说理,象带尖的刺,法的语言冷的象严冬的风,法没有曲线的身体,没有飘动的彩衣,没有任何情调, 法时时刻刻让人望而生威,让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难道法的实践者对法的真正本质追求造就不了一种人生的境界?当然能?   法当然是美,法也必然是美学,她自己不美,怎么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安全和宁静,怎么能带来和谐和平衡,公平与正义,安全和宁静是生活的美,和谐和平衡是秩序的美,公平和正义是价值的美。   我们先对法学与美学的论著作一个大致的了解:   1871年历史法学派关键性学者奥托?冯?祁克的《德意志法上的幽默》问世;1904年齐特尔曼著成《作为艺术的法学》;1912年巴拉赫著成《法律和想象》;1919年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的倡导者约瑟夫?柯勒著成《在法学舞台前的莎士比亚》;1923年汉斯.费尔著成《绘画上的法》;1924年缪勒著成《我们民族诗歌中的法与国家》;1932年施托克哈默著成《作为科学的美学和法学》;1938年施泰因贝格著成《法律中的笑话》; 1945年Cyril Hare著成《法律上的悲剧》; 1947年特里佩尔著成《论法的风格:法美学文集》;1952年尔库斯著成《法的世界与美学》 ……   还有一部是意大利思想家维科的在当时震惊世界的《新科学》,他在那个科学的力量充斥整个世界的时候写下这部著作,却以一种恋旧的笔触把我们的思维带到遥远的过去――已经逝去的那个令人梦想和向往的感官世界,使我们感受到先祖与历史上伟大的智者那种不同于技术理性和逻辑方法之“诗性智慧”的思想的火花。“诗性的经济”、“诗性的伦理”、“诗性的政治”、“诗性的宇宙”,如此等等的语言背后的意义空间所展示的美丽图景,至今,依旧在猛烈的震颤着我们受技术宰制的心灵。   维科以其独特的描述,让我们在阅读之后,就对“法”起源的自然意象记录下朦胧的印记。他关于古罗马“法”一词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